山寨货、咸湿片、吃宵夜这些词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特别是一些港台电影。甚至近几年“山寨”这个词更是火遍大江南北,因为某些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研究商品的能力,而致力于模仿其他企业的产品,所以被称为“山寨货”。

江南古风点心(如果回到古代要注意山寨)(1)

但许多人不知道,山寨、咸湿、宵夜这三个词其实在古代就已经出现,并且都是来自于勾栏瓦舍。那么这些词,具体都有哪些出处,且听我慢慢道来。

山寨

山寨一词是在清朝时期出现的,那时候的妓院非常严格,因为里面的妓女几乎都是被强迫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为了预防她们逃跑,便会在街区前后出口都竖着排栅。

妓女们也就生活在排栅里面,由“鸡佬”看管,没有经过妓院主人的允许是不准外出的。因此,粤人很形象地称妓院为“妓寨”,到后来粤人便把“寨”这个字形容成带有贬义色彩的某些场所。

江南古风点心(如果回到古代要注意山寨)(2)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腾飞,香港、广东地区出现了许多制造轻工的家庭作坊,因为设备没办法跟大型企业相比,基本上都十分的简陋,所以那些沿山坡构建的作坊被称为“山寨厂”,模仿其他企业加工出来的产品也被称为“山寨货”。

咸湿

“咸湿”一词有个说法是:清民年间,广州下层的人物,如苦力、工人、学徒等做着脏活累活,在闲暇之余想要放松一下,便会去勾栏瓦舍找乐子。而对于劳苦大众,他们要的只是解决生理需求,根本不在意环境是否优雅,也不会跟现代人一样特意打扮一番,因此去里面的底层人身上都是汗水臭味,湿湿黏黏的。

江南古风点心(如果回到古代要注意山寨)(3)

这些人去妓所难免会被姐儿嘲笑,笑话这些又咸又湿的汉子,由此“咸湿”这个词就由妓所流落到民间,成为淫秽的代名词。后来慢慢发展处“咸片”、“咸猪手”等词,这基本上是粤人形容淫秽的说法。

宵夜

宋人《梦粱录》载:“除夕,内司意思局进呈消夜果子盒,盒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饯、糖饯等品。”

古书记载的“消夜”即“宵夜”,这个名号在很久以前就有,而粤人则是将宵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岭南处在亚热带,昼长夜短,闲暇之余就喜欢喝茶和宵夜,古代粤人的宵夜主要是粉面和糖水,他们喜欢在晚饭后食用这些食物,也叫“食宵夜”,而“夜市宵夜”则有另外专门的地方。

江南古风点心(如果回到古代要注意山寨)(4)

严格来说,最早的“宵夜”指的就是晚饭,但这种晚饭并非是家里的饭,而是由妓所提供。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画面“某个公子夜上青楼,选中满意的姑娘后,妓所就会提供茶点酒水,然后姑娘抚琴吹箫,或者二人相谈。”

这并非影视剧杜撰,古人嫖客去一些高级的妓院都不会直接进入主题,基本上都是先摆上一桌酒席,两人坐在那边聊天喝酒培养感情,这是这一行的规矩,也叫“拦台饭”,等到晓风残月时,两人觉得差不多了,才开始进入温柔乡。

江南古风点心(如果回到古代要注意山寨)(5)

慢慢的这种“拦台饭”也成了嫖客口中的宵夜,或者是一种男子相互之间的暗号,等到某天几个友人想去温柔乡了,就用吃“宵夜”表示,大家自然心知肚明。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的民间俚语都有其出处,更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像陈寅恪先生说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由此可见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