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苏东坡,北宋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市),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一生多才多艺,其在文,诗,词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其仕途之路却并不平顺,甚至可以用命运多舛来形容。

苏轼的一生不同时期代表作(文学巨匠的一生何以命运多舛)(1)

1056年,苏轼凭借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获得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在录取的388名进士中,苏轼位列第二名。一时名动京师。入仕之路异常平顺。考中进士后,先后出任陕西凤翔府判官,杭州通判,密州太守,湖州太守等职。可以看出,入仕之后的苏东坡是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提拔重用。

1085年,宋神宗驾崩,宋哲宗继位,太后临朝听政。尽废王安石新法,史称“元祐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得苏轼得以平步青云。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一年多时间,苏轼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到正三品,连升十二个官阶。

当苏轼看到新兴实力拼命镇压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和尽废新法后,认为司马光与所谓的“王党”不过是一丘之貉。再次向皇上提出谏议,抨击旧党执政后的各种腐败现象,至此,苏轼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容于旧党。苏轼很不得志,只得再次请辞外放,出任杭州太守。在任杭州太守期间,修建了著名的“苏堤”。

苏轼的一生不同时期代表作(文学巨匠的一生何以命运多舛)(2)

1091年,苏轼又被召回朝廷,太后希望他能成为与新党制衡的力量。

1093年,太后驾崩,宋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开始了疯狂的政治反扑,1094年苏轼再次被贬至惠州。在惠州住了两年零六个月后,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贬至儋州。

宋徽宗继位后,大赦天下,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享年65岁。

苏轼的一生不同时期代表作(文学巨匠的一生何以命运多舛)(3)

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身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短短二十四个字,写尽一生的坎坷波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