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古诗前,先阅读古诗↓↓↓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餐:食物。熟食的通称。

古诗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地里劳作,头上和身上的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啊!

小学古诗悯农的教案(语文老师怎样上课的)(1)

赏析:

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再说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道出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小学古诗悯农的教案(语文老师怎样上课的)(2)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多方式朗读,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诗人同情农民辛苦劳作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劳动成果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天三餐都要吃饭,才能维持身体的机能,你们知道这些米饭都是哪来的吗?

学生思考,城市的孩子不一定知道

教师播放农民在地里劳作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关于种粮食的古诗,诗人有一年夏天,他来到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地里干活,此情此景,不由得吟诵出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教师范读,齐读课题。

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教师领读古诗,在点名读,分组读,要注意停顿。

学生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结构,偏旁,拼音,组词

引导学生描写

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古诗悯农的教案(语文老师怎样上课的)(3)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教师: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

教师范读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提问学生试着解释意思:

教师补充: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地里劳作,头上和身上的汗珠滴入泥土。结合视频让学生加深了解。

.现在,你知道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了吗?

学生:知道了

教师引导学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问学生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啊!

教师: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总结,同学们,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以后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做到光盘行动。

教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其实李绅写了两首悯农,今天学习的是第二首,课后同学们找第一首来朗读一下。

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朗读《悯农》其一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栗,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文章底部有惊喜,感谢您看到了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请动动你的手指头,在文章右下角给我点个“赞”,这个“赞”对我非常的重要,谢谢您的支持。记得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