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早间,曲艺网发文,对姜昆老师春晚相声《欢乐方言》进行文艺点评,并且辟谣了一件事情:《欢乐方言》为姜昆老师原创,并且授权自己的弟子大山进行表演,并不存在“姜昆抄袭大山”。

姜昆相声  方言(欢乐方言非抄袭大山)(1)

“曲艺网”官方资料显示,曲艺网为姜昆老师倡议和指导下建立,旨在:使中国的曲艺通过互联网这一形式传播到海内外千百万的家庭中,给全球华人带来欢乐。因此,曲艺网这次的文艺点评发言,可以看作是当事人的一次澄清与辟谣: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以侯宝林先生为主要代表的相声艺术家,在老舍、罗常培、吴晓玲等文学家、语言学家的帮助和支持下,带领苏文茂、赵振铎、李伯祥、郝爱民等新一代的艺术家,自觉摒弃轻视劳动人民的不良眼光,净化相声语言、提高相声格调,整理创作表演了《普通话与方言》、《戏剧与方言》、《学四省》、《宁波话》等一批介绍和模仿各地方言的优秀相声作品,增添了学说上海话、苏州话、宁波话等内容,生动活泼、惟妙惟肖,为当地群众津津乐道。

马季先生创作的《广东话》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于传统“倒口”的继续弘扬,进一步拓展了相声“倒口”的“地域版图”,扩大了相声艺术的影响力。《欢乐方言》是姜昆在《广东话》的基础上,以曲艺艺术“一遍拆洗一遍新”的创演方式,历经四十余年的艺术磨砺,不断改编发展提高的艺术结晶。并把这段作品传授给他的弟子大山。《广东话》主要侧重于学说方言本身,展现相声艺术家的口语模仿能力,而《欢乐方言》不仅惟妙惟肖地模仿,不断接受当地观众的严格检验,而且在模仿的基础上着力介绍和展示方言的语音规律,让观众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传播即使是当地观众也未必了解的专业知识,彰显中华民族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展现相声作为语言艺术的巨大魅力。

姜昆相声  方言(欢乐方言非抄袭大山)(2)

面对官方辟谣,“姜昆抄袭大山”的谣言自然不攻自破了。其实,略微熟悉相声的观众,都会对这种谣言嗤之以鼻。诚如曲艺网的官方辟谣内容所言,相声《欢乐方言》是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打磨的作品,是在日常演出当中逐渐磨炼并且发展出来的。这里,老编不妨以自己收听相声的一些所谓阅历,例数一下这个相声的原型作品,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发展的。

最早的例子,应该可以追述到1987年,当时是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召开,姜昆和唐杰忠两位老师表演了相声作品《广东话》。这个作品当年在收音机当中是反复播放的,甚至于是很多北方人最早的粤语记忆。《广东话》这个作品收尾的部分,也是演唱歌曲《军港之夜》。当然,当时的《广东话》只是模仿粤语,并未上升到分析粤语发音的高度上。

姜昆相声  方言(欢乐方言非抄袭大山)(3)

我们好多听着“电视台不让播的相声”长大的年轻观众,似乎真的不能理解我们这批老观众对于姜昆的喜爱。1987年,姜昆老师表演了这个《广东话》,当年的广播电台上,对于这个作品的播放,可谓是铺天盖地的。再后来,香港电影北上,很多粤语电影和粤语歌曲才正式到来。对于我们这批老观众、老听众而言,最早接触粤语,是从姜昆老师的《广东话》开始的。

接下来的例子,2008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叫做《曲苑杂坛》的节目。在这个节目上,姜昆、戴志诚也表演过《广东话》这个作品。2008年5月6日,《曲苑杂坛》特别节目,打工族之歌——相聚中粮澜山工地,这是内容,是可以在央视找到的,网上便可以收看。

姜昆相声  方言(欢乐方言非抄袭大山)(4)

我们继续找例证。2019年2月4日,姜昆老师的学生大山,在第六届海外春晚上表演了单口相声《巧学中国话》(《大山侃大山:北京人说不了广东话》,应该也是这个时候的)。这个,网上也有内容,可以看到完整版。老编之所以对这个作品非常有印象,是因为,当时这个《巧学中国话》是非常火爆的,我们这批听过姜昆老师《广东话》的老观众都知道,姜昆老师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学生随便演,这是真正的师徒情谊。

继续讲例子。2020年9月19日晚间,在广东卫视的《美好生活欢乐颂》当中,姜昆和戴志诚合说了相声《以唱代学》和《广东话》。这两个作品,可谓是最接近春晚相声《欢乐方言》的。老编之所以对这个作品有印象,是因为,当时,在各大收视率平台的实时收视率当中,广东卫视一直是起不来的,可是,自从《美好生活欢乐颂》播出之后,广东卫视在同时段的收视率一度进入到了前五甚至于前三的状态。姜昆老师登台的时候,广东卫视的实时收视率特别好。

姜昆相声  方言(欢乐方言非抄袭大山)(5)

接下来,则是姜昆老师在虎年春晚上的《欢乐方言》。显然,这个相声作品是经历了多少年打磨的,一直在表演当中精进。这种创作方式,可能也是听着“电视台不让播的相声”的部分青年观众们不熟悉的。其实,在“电视台不让播的相声”之前,已经有很多优秀的相声前辈们,在创作和表演当中反复打磨一段相声,让这段相声实时常新。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马三立老师的《逗你玩》,其实就是有很多版本的,马老每次的表演语气,也有一些不同,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味道。

末了,聊几句《欢乐方言》的瑕疵。这个相声虎年春晚播出之后,我当时觉得很有学问,是真的把古文知识和相声艺术结合在一起了。不过,立马有娱乐账号写文章,诋毁这个作品,说不好笑,想哭等等。因此,我当晚写了一篇个人看法的文章,认为这个相声的文化功底很高,是真正的高雅相声。因为我学艺不精,也因为行文仓促,没有发现《欢乐方言》当中的几个瑕疵、错误。过后,我的中文系师姐等前辈,帮我指出了这个相声当中的几个瑕疵。我认真查证资料之后认为,《欢乐方言》当中,确实有瑕疵和疏漏。

姜昆相声  方言(欢乐方言非抄袭大山)(6)

过后,我见网络上也有专家学者帮助指出了这几个瑕疵。我想,姜昆老师一定是可以看到的。大家在学术的范畴内探讨问题,完善一个相声作品,帮助相声演员们更上一层楼,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诚如曲艺网所言,当年,老舍、罗常培等学术大家,帮助相声更上一层楼,才让相声成为高级的语言艺术。这一次,很多语言学专家帮助指出《欢乐方言》的疏漏和瑕疵,未尝不像当年语言学家罗常培帮助相声创作者们一样。这似乎,也是一种很好地传承。(文/马庆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