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有海水的包容,有岩石的支撑,惺惺相惜中,共守天光岁月,何必要孤独奋斗成“树”的形象,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海边紫菜能吃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海边紫菜能吃吗(大海的味道紫菜知道)

海边紫菜能吃吗

◎小轩窗

有海水的包容,有岩石的支撑,惺惺相惜中,共守天光岁月,何必要孤独奋斗成“树”的形象

食神蔡澜曾经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吃吃喝喝,以兴趣为工作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追求。”而我们的国家地广物博,诸如蔡澜这样的老饕,毕生也是寻访不完所有的美味。

而紫菜呢,不喜欢的人完全对它忽略不计,连说起它的身价也是一幅不屑状:如身子骨一样,轻飘飘,没有味份。但是,它却是我的大爱,爱那一口大海的水腥味,爱那纤柔娇弱的身材。我家里,它不在餐桌上,就在书桌旁——海苔。码字时,冥思苦想间,取一片海苔,“咔嚓,咔嚓”地嚼起来,那灵光指不定就会闪现脑中,而且,屡试不爽。

奶奶在时,并不认识紫菜,妈妈买回来的紫菜圈,奶奶拿起迎着光看,小声嘀咕,真的是紫色的吗?妈妈笑笑没说话——奶奶昏花的眼睛对颜色已经分辨不清了。妈妈烧了一锅的紫菜汤,倒入蛋液,撒上虾皮与香葱,端给奶奶时,她还是瞧了半天,对那一碗黑乎乎的东西有些不知所措。那时,我还小,觉得乡下来的奶奶好没见识哦。待奶奶浅浅地尝一口时,我一碗汤已经见底。奶奶咂吧着嘴,笑着说:“哟,真好喝呢,吸溜一下就进喉咙了。”我也笑:“奶奶,你没牙齿,以后天天喝。”笑声还在耳边,奶奶在天国里应该不缺紫菜汤吧。

人常说,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对我而言,对人的爱恋则是从他“家乡的味道”开始的。我在内陆城市合肥,海产品并不是餐桌上的主打菜,充其量,在夏天的时候,家里能备几条长长的海带,一包薄薄的紫菜圈,在味觉寡淡的酷暑期,吃了也只是穿肠而过,它甚至都没有桌上的小咸菜刻骨铭心。上大学时却恋上一位海边的人,最先打败的不是情感,正是一包包海苔片。他送的。当寝室里的每一位姐妹都嚼上海苔时,只有我大呼小叫“香,好吃,怎么这么好吃。”后来他说,能喜欢他家乡美食的人,肯定能适应那里的生活。“真的可以天天嚼着海苔过日子吗?想着都美好。”——人,如果没有见识,是多么的可笑。

再后来,他背了一包的紫菜虾皮汤料,避开室友,单独送给了我。说是他们自己家做的汤料,最是香浓。大学四年,我喝了他家两年的紫菜虾皮汤,都抵得上卖身契了。可是,紫菜再缠绵,也不够人心的多变,他最终牵手一位高颜值的学妹,陪她一起去看海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嚼海苔片都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意味。

已经入了骨子里的喜欢是断不掉的,只是与曾经的情爱再无相连。

看过一段关于紫菜的纪录片,对我这个内陆人来说,也脑补了许多知识。紫菜多生长在潮间带——涨潮时最高高潮到落潮时最低低潮线之间的海岸。涨潮时,紫菜吸收水中的养分,落潮时,紫菜暴露在空气中,感受海风的抚慰。如此受海陆双重历练的紫菜,营养更加丰富。越是风浪大,潮流通畅的海域,紫菜的味道更醇厚。人也是如此吧,受过锤炼才更有品质与内涵。

紫菜的一生,附石而长,有人笑话它如藤蔓,紫菜却不理不睬,任由着自己的内心,肆意地生长着。是啊,有海水的包容,有岩石的支撑,惺惺相惜中,共守天光岁月,何必要孤独奋斗成“树”的形象。

紫菜的食用方法,我们内陆地区肯定没有沿海地区繁多。在我们这里,紫菜只是大众餐桌的大众情人,以我们朴素的情怀,希望生养在海水中的尤物,再配以一道汤,还原它一个飘浮的世界,也算是餐桌上的一道微观景致了。汤水无论荤素,紫菜固守着一味——大海的味道,细滑鲜香中,细嚼,竟然也有一番薄脆的质感。前世中,它在海水里兀自摇曳着身姿,欢快而灵动,今生误入人间,却依然回馈我们以口舌之欢,这也是一种彼此间的尊重与成全吧。每次面对醇香的紫菜,与其说醉心于它的香味,倒不如感动于它对生养地的留恋与深情——毕生只此一味——大海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