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个才是卫生纸(为什么是卫生纸)(1)

为什么是卫生纸?华说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人们常常这么说,但事实往往是另一个样子,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教训之无用与无力,令人浩叹。刻下而言,在举国上下严防死守之下,中国以极大的代价将新冠肺炎疫情击退,行将收尾;而在中国之外,疫情却开始呈现加速扩散与蔓延之势。最新的消息说,世界卫生组织已然判定:“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疫情之下的消费行为,自然与平日迥异,中外皆然。先前在中国出现的扫空超市货架的一幕,如今也在那些疫情发展迅猛的国度再现了。这是在意料之中的。意外的是别国的人们抢购的一样物品,在中国人看来格外奇葩,那便是卫生纸。其实被扫空货架的不限于卫生纸,较长保质期的食品、瓶装水以及其他日用品也在扫货清单上,只是因为理由固然势所必至,不感到惊讶罢了。

抢购卫生纸的行为,不仅令国内的人们感到不可思议,国外的人们其实也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从报道来看,他们也在困惑不已:“一个严肃的问题,为啥人们在买卫生纸?”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概要地罗列了发表于外媒的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一曰恐慌性购物。澳大利亚新闻网站News.com.au分析称,人们担心疫情打乱中国这一全球厕纸供应商的生产计划,从而导致澳大利亚卫生纸短缺。同样,Time Out东京报道说,此前日本网络上有谣言称,由于卫生纸都是中国生产的,受疫情影响可能买不到。还有谣言称,卫生纸和口罩是同一种原料,口罩短缺,势必也引发卫生纸短缺。

二曰卫生纸体积大,空货架引人注目。行为研究者Liam Smith和Celine Klemm发表在《卫报》的文章指出,卫生纸体积大,缺货后非常醒目,空货架很容易引发人们害怕买不到的心理。格里菲斯大学的德布拉·格雷斯(Debra Grace)教授对此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表述:“当50包卫生纸从货架上消失时,你会注意到它,因为它们本身占据了很大空间。这比50罐烤豆或者洗手液什么的卖光了要明显的多。”

三曰跟风抢购。新南威尔士大学消费者行为研究专家Nitika Garg称,人们抢购卫生纸还出于“害怕错过”(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理。如果你看到别人买了,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买。而《卫报》则引用了心理学上“社会证据启发”(social proof heuristic)这一概念来做进一步解释,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人会把“别人做的”当作心理捷径加以效仿。

四曰卫生纸带给人控制感。来自昆士兰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与社会工作学院的专家Niki Edwards表示,卫生纸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控制感,让人觉得可以在卫生和清洁方面占据主动。悉尼大学的另一位消费心理学专家米勒(Rohan Miller)则认为,这反映了城市化的社会和生活方式,便利性正居于主导地位。米勒解释说:“我们不习惯于短缺和稀缺,我们习惯于在需要时便能随时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急于获得卫生纸体现着渴望保持这种便利状态的心理。”

五曰卫生纸适合囤,不易坏。纽卡斯尔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专家David Savage把卫生纸称作一种“完美商品”,不易腐坏,不管啥时候,终究能用到。

末两种观点大可一笑了之。超市里“适合囤,不易坏”的物品多矣,何以人们偏偏对卫生纸情有独钟?“卫生纸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控制感”,“获得卫生纸体现着渴望保持这种便利状态”云云,你信不信?“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一笑)。消费心理学的解释力之虚弱,于此可见一斑。而前三种观点,其实是一个意思,不过各自侧重于在某个角度予以阐释和发挥。其核心要点,是说“卫生纸短缺”的讯息在市场上传达,引致人们大量购买,大量购买带来超市货架空置,货架空置印证和进一步传达“卫生纸短缺”的讯息,从而促使更多的人们加入了抢购行列。抢购卫生纸的行为于是乎成为“现象级事件”,成为全球的头条。

你买我也买的一窝蜂行为,有一个名堂,“羊群效应”是也。这行为和现象在真实世界可以观察到,并不鲜见,在资本市场尤为常见。此番在多国出现的抢购卫生纸的一幕,亦其例也。羊群效应的发生的根源,是讯息不足。因为讯息不足,看到别人买也跟着买,看到别人卖也跟着卖,跟风从众促成了一窝蜂行为的发生。换言之,“羊群效应”的出现,是因为受到了讯息费用的左右。

在多国出现的抢购卫生纸的现象,是“羊群效应”无疑,源自于讯息不足也无疑。问题是,为什么是卫生纸而不是别的物品成为人们的目标?区区在下最初想到的解释,可能是卫生纸体积大、单价低,超市从中赚钱不多,因此日常备货或者库存不多,一旦有人略微多买,便容易扫空货架而无从及时补货。空荡荡的货架向外传达“卫生纸短缺”的讯息,在市场上扩散后而引致抢购行为的发生。

很遗憾,这一解释在随后的考察中被证伪了。首先,在与本地一家超市门店的经理的通话中得知,生活用纸(卫生纸)的日常备货量与其他日用品没有太大区别,足够,不可能只备一两天的量。其次,特地去了两家超市实地考察,一家是大卖场,一家是便利店,发现售卖卫生纸的货架占据的场地,均可观,不小。经济学说得清楚,超市要实现租值的最大化,相同面积的场地的产出必须看齐。如果售卖卫生纸不赚钱,超市不可能给它这么大的经营面积。这也意味着,卫生纸虽然单价低,但毛利率不低,而且周转速度也够快。

梳理时间线可知,“抢购卫生纸”首发于日本,其后出现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地。日本人抢购卫生纸,则起于一则传言:“卫生纸和口罩使用的原材料相同,而产地又在中国,受新冠肺炎影响,卫生纸将出现短缺”。虽然日本家庭纸工业协会随后公开辟谣称,口罩和卫生纸原材料根本不同,而且在日本市场流通的卫生纸大部分是日本产的,当前库存充足,但日本民众“疯狂囤积”卫生纸以及被扫空的货架的视频、图片和消息在全球性的社交媒体上四处流转,受此讯息影响,不明就里的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消费者纷纷随之跟进,也扫空了该国的超市货架。是的,余以为,卫生纸成为事件主角有相当的偶然性。如果当初在日本抢购的是别一种物品,而该物品又同时是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顾客日常高频消费的商品,那么,该物品将会是人们抢购的目标。

可以断定,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和蔓延之际,卫生纸不会是被人们抢购的最后一个物品。在不同的国度,这一幕还会重复上演,只不过所抢之物,或甲或乙罢了。道理简单,在真实世界,讯息费用不是零,高昂的很。

2020/3/13

到底哪个才是卫生纸(为什么是卫生纸)(2)

《历史之谜:一个经济学的答案》(华说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现已上市,天猫、京东、当当全网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