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本溯源,「年、岁」有别

汉语中的「年岁」一词,如同「道路、光明、首脑」一样,是典型的「并列式」合成词。作为近义字的「年、岁」二字,意义极其相近,有交叉重叠的地方,但也有细微的区别。

「年、岁」都可以作为时间单位,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和「十年生死两茫茫」。

但是,用于「年龄单位」却要区分,比如:如果别人问你贵庚,你会说「我三十岁了」,说「我三十年」会让人会一头雾水。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1)

所以,我们会说,过了一「年」,大了一「岁」,而不是相反。

但是,从汉字学角度追根溯源,在先秦时期,「年、岁」的区别是非常大的,本文也就是讨论「年、岁」造字本义及其源流演变。


二、年——从「人」负「禾」,谷物成熟

汉字「年」的古文字从「人」从「禾」,像「一人背负禾谷」之形,会意「收割成熟的谷物」: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2)

「年」的「甲、金、篆」三体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3)

汉字「年」像「人背禾谷」之形

所以《说文》训为:

年,穀孰(谷熟)也。从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年。

《说文》训为从「禾」,「千」声,也没错。

甲骨文的「千」其实就是「人」的假借,「千」就是「一、人」之合文,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4)

「千」的古今字形演变:【注1】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5)

甲骨文中「三千」就是「三、人」的合文,如《甲骨文合集》6640中「三千」合文: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6)

所以,「千、人」一字分化,说「年」从「人」从「禾」,或者从「千」从「禾」都可以,都是「形声兼会意字」。

「人、年」上古音相同,与「千」上古音相近的,都为「真部字」。至今很多南方方言中「人、年、千」都很相似,比如:吴语中的苏州话、上海话中「人、年」发音都一样。

汉字「年」的古今字形演变过程【注2】: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7)

可以看出在秦汉汉字隶变过程中,从「人(千)」、「禾」的「年」简化为「年」,丢掉了字理,变成一个无法分析的独体字: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8)

植物一岁一枯荣,禾谷一年一成熟,很自然能引申出一个时间周期。另外,先民以农为本,需要历法指导农时,制定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计划。

所以,观天授时,制定历法,一直是古代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

我们知道世界上所有最古老的历法,都是以观测月相为基础的,因为月的「阴晴圆缺」也即「朔望月」是最容易观测的,也就是中国的「阴历」。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9)

月相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10)

月相的称谓

所以,古人最初制定了十二个「朔望月」约354天阴历。

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太阳年是365天,相差11天,十年就有三个多月的误差,那岂不是一年过完了,四季还没有过完?显然是不行的。

因此,先秦古人以「年尾置闰月」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西周金文中经常可见「十三月、十四月」就是古人置闰月协调这种误差。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11)

金文中年尾闰月:十四月

其实,殷周时代的「年尾置闰」就发现历法与气候不符的一种「补救措施」。

到战国时代,随着古人观测数据的渐渐完善,已经非常精确的知道知道一个阳历(回归年)等于365.25天,19个回归年的天数等于235个朔望月的天数,并采用了「19年7闰」的方法解决阴阳历不一致的问题。【注2】

到了秦汉之际,出现更加精确的《太初历》和《三统历》:

  • 《三统历》中有了完备的「二十四节气」,并将以没有「中气」的月份设置为闰月,更好指导农时。

(链接为俺的另一篇讨论二十四节气形成的文章)

综上可见,「年」与农业 、历法相关 :本义是「谷物成熟」,引申表示「农历年」。「春节」跨越农历年年尾和年初,所以,春节也叫「过年」。

后来「年」又引申出「年纪、年龄」的意义,而「年成、年景、丰年」则是本义「谷物成熟」的引申。

三、岁——从「戌」从「步」,木星纪年,

《说文》对汉字「岁」解释是:

歲,木星也。越歴二十八宿,宣徧陰陽,十二月一次。从步,戌聲。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12)

「歲」的古今字形演变脉络图:【注3】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13)

《说文》的分析非常正确,「歲」字从「戌」从「步」,从「戌」得声,以「步」取意。

  • 从「戌」得声——「戌、岁」旁纽双声叠韵。
  • 以「步」取意——「歲」的本义指「岁星(木星)」,引申表示「年岁」,来自先秦的「星岁纪年法」:

古代人把周天分为12分,岁星(木星)一年行进一分,运行约十二年就绕天一周,从子到亥共有十二辰,岁星移动一辰为一年。

如下图所示: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14)

所以,「歲」字从「步」,表示「木星行进一分为一年,十二年一流转」。

东汉以后,「木星纪年法」方法,因为准确度稍差,就被渐渐淘汰弃用【注3】。但是先秦经典文献中频繁的使用,「岁」的用法仍然被保留下来。

比如:「岁」在甲骨文中就表示「年岁」之意,如:《甲骨文合集9646》:今岁受年,意思是「今年大丰收」

汉字天干甲(汉字源流)(15)

经典中表示「年岁」: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 ·阳货》

四、结论

综上可见,从汉字字源的角度来说:

  • 「年」的本义「禾谷成熟」,引申表示「农历年」,与上古农业和历法密切相关。
  • 「岁」的本义是「岁星(木星)」,引申表示「年岁」,与已经弃用的「木星纪年」相关。

所以,「年、岁」本是古人观察两者不同的自然现象,作为为参照物,得到的两种不同时间纪年系统,有不同演变路径,后来,「年、岁」渐渐合流,泛化不分。


参考资料:
  1. 李學勤等(2013), 《字源》, 天津古籍出版社, 页165(千)
  2. 同上注,页638(年)
  3. 同上注,页110(岁)
  4. 白光琦. 颛顼历三事考.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年 第2期 10 页 179-188页.
  5. 斯琴毕力格, & 罗见今. (2012). 太初历的纪年问题——太岁纪年法被淘汰的原因.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