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孩子做了什么,他们就会对社会做什么”。 ———卡尔·门宁格

惩罚基于恐惧,并带来更多恐惧。

“惩罚”就是通过施加心理或身体的伤痛进行控制。”惩罚”让人不安、远离舒适区、心理失衡。

惩罚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的工具只有锤子,所有问题在你眼中都是一颗钉子。许多父母认为体罚(打孩子)可以让孩子吸取教训。他们甚至认为孩子“该打”,否则就无从辨别对错。这些父母可用的教育工具少得可怜。如果你的工具只有锤子,所有问题在你眼中都是一颗钉子。

语言伤人不亚于拳头

通过惩罚和伤痛,我们总能让孩子停止不良行为,但是这并不能教会孩子应该做什么。惩罚只会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

管教不会造成伤害

在双向教育中,管教是指主要通过影响力教导和培养孩子。它意味着引导、教授和启迪

管教孩子的方法很多,都不会对孩子造成伤痛。与只会靠暴力解决问题的父母相比,善于影响、激励和沟通的父母能与孩子建立更成功的亲子关系,孩子也更加合作。

如果你9岁的孩子在商店偷了东西,商店打电话给你,你会怎么处理这个事情?想一想

如何看待教育中惩罚与赏识(惩罚的弊端双向教育第八章金句总结)(1)

“乔,玩具店刚才给我来电话,说看到你从货架上拿了一个小木马,然后跑出了商店。他们说想叫住你,可是你还是继续跑开了”

乔听了后非常局促不安。

“如果你拿着那个小木马,我现在想看看”妈妈继续说。乔拿出了小木马。

“你一定很想要这个小木马。可是,你为什么不问我要钱去买呢?”妈妈问。

乔回答:“你说过家里钱不多了。”

“哦,我明白了”,妈妈说,“你觉得问妈妈要钱也没用,因为我会说家里没钱了。”

“是的”乔点点头。

“的确,家里有时候缺钱花,”妈妈说,“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永远没有钱买你想要的东西。或许,我们可以想个办法让你自己攒钱,这样你就能自己决定买什么了。如果你有足够自己的钱买这个小木马,你就不用问我要钱了。”

乔听了这些眼镜开始发亮:“太好了,我想要自己的钱”

“我们可以迟些时候谈这个。现在,我想和你说说偷东西这件事情。开商店的人需要靠卖东西赚钱养家。如果人们都从他的店里偷东西,他就没法生活了。他非常努力经营这个玩具店,这样我们才能去他那里买需要的东西。他帮助了我们,我们去他的店里买东西也是在帮助他。并且,你也不希望别人偷走你的东西吧,不付钱或者不经同意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乔边听边点头表示同意。

“我希望你能好好想想这件事,然后想个办法,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个小木马。我们吃完饭再继续谈”妈妈说。

上面这个例子中,妈妈最开始并没有对乔提问。首先,她只是向乔说了客观情况,妈妈只是用陈述句描述事实,并未做批判或责问;然后,妈妈给乔讲道理,让他明白他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伤害。“以律人之准律己”(如果每个人都偷盗会怎样?)和“以待己之道待人”(如果别人偷你的东西,你有什么感受?)

最后,妈妈明确告诉乔,希望他能想出解决的方法,并约定饭后继续讨论,这样乔就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同时,妈妈也同意乔可以有自己的钱,通过这种激励,能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满足乔未来的需求。

妈妈肯定的说:“我会和你一起去的。但是如果要别人不对你生气,你应该为所做的事情道歉并保证不会再犯。道歉可以让别人感到舒服。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我们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你说是吗?”

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有一套正确的做人准则,这样你才不会教歪。

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惩罚所导致的长久影响。作者请大家举一个小时候受到惩罚的例子,花几分钟的时间仔细回忆,写下当时发生了什么。

1、你当时多大?你为什么受到惩罚?你当时是什么感受?现在对当时的惩罚还有什么感受?

其实回忆自己受惩罚的事真的是糟糕的回忆再现一遍,小时候是恐惧害怕,到现在回忆也不太好,所以惩罚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很小的时候。

作者又举例:7岁的凯文不想让爸爸去上班,在爸爸的汽车轮胎下放了一枚钉子,当爸爸发现汽车漏气并意识到这是凯文搞的鬼,气的大发雷霆。

如果你的孩子做了同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呢?

文中爸爸采用了认真倾听的技巧。他没有用提问牵着凯文走。他认真倾听,直到发现儿子真实的心理需求——孤单、被抛弃、百无聊赖——然后分辨出孩子的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通过倾听了解凯文最深层的感受、想法和需求。

其实令我感动的是,父亲并没有因为凯文抱怨叛逆的姐姐抢走了父母的关注而责备凯文,他了解到凯文只是需要更多父母的关注和关心,提出和孩子晚饭后一起去公园散步或玩球。告诉孩子“下次如果你觉得我们没有给你足够关注,我希望你用语言告诉我,而不是用钉子”。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一旦抛掉孩子需要惩罚的观念,你一定会发现,与孩子相处有许多对身心皆宜的方法,让你和孩子更加满足。只有彼此深爱,家庭会成为所有人的安全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