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山海经·海外南经》)
"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西山经》)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地》)
"南方有比翼鸟,飞止饮啄,不相分离……死而复生,必在一处。"(《博物志》)
比翼鸟,又名鹣鹣、蛮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名。在现有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鸟的颜色是青中带红,样子像野鸭,只有一只翅膀、一只眼睛,所以必须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翔。因为它的这种特性,后人常用比翼鸟比喻恩爱夫妻,亦比喻情深谊厚、形影不离的朋友。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二》
译文:
太平的盛世百年难见,欢乐的聚会不可常逢。
天地之悠悠无穷无尽,人生之寿命短如晨霜。
愿我的好友诸事顺利,平安抵达邺城的北方。
亲密的友人聚首相送,设宴饯行在名都洛阳。
难道是酒宴不够丰盛?是宾客觥酬不够欢畅。
情谊越深则离别越苦,怎能不使我心愧难当?
此去的山川既阻且长,离别时匆匆会面更难。
我多希望化成比翼鸟,与你们展翅一同飞翔。
这首诗写朋友分离时的不舍,是曹植于建安十六年(211年)随父亲曹操西征马超,路过洛阳时送别应瑒、应璩兄弟所作。
在曹植这里,比翼鸟有了意象,象征友情。他还在《释思赋》中写“况同生之义绝,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此联可谓是“比翼鸟”喻友情的名句。
而让比翼鸟用以表达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爱情应该是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开始。这首长篇叙事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便有了表达爱情的千古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此后“比翼鸟”便多用来象征爱情。
《全唐诗》中记录了一首佚名的《新林驿女吟示欧阳训(生飞虫)》:
月明阶悄悄,影只腰身小。
谁是鶱翔人,愿为比翼鸟。
南宋绍熙元年进士刘宰引用白居易《长恨歌》写过一首《石翁姥》:
采石江头风昼息,掀天雪浪平如席。沿崖小泊客心宽,攀萝曾看望夫石。
天涯望断人不归,露寒犹想泪沾衣。争似石翁携石姥,年年对峙夹罔道。
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比翼鸟,连理枝。
年多物化徒尔为,长生殿里知不知。
南宋诗人俞桂有一首《古意》也是用“比翼鸟”表达爱情:
无言情脉脉,美人久相隔。
道阻修且长,春草几番碧。
凤钗冷鬓云,鸾镜轻云羃。
昔为比翼鸟,今作孤飞翮。
愁绝寄郎衣,腰瘦裁宜窄。
元明戏曲杂剧中,也有不少用“比翼鸟”象征爱情的作品。如元代关汉卿杂剧作品《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你则道凤台空锁镜,我将那鸾胶续断弦。我怎肯分开比翼鸟,着您再结并头莲?
一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用“比翼鸟”来指代鹣鲽情深的夫妻或者刻骨铭心的爱情,它已经化作一种和谐美满的祝福,一种成双成对的愿望。海誓山盟同心永结,天高地阔比翼齐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