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近300年的统治时期,一共出现了16位皇帝,活到40岁以下的皇帝,超过十位,甚至连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太子朱标,也年仅37岁就去世了,那么,为什么明朝皇帝都如此短命呢?

明朝皇帝普遍短命(明朝皇帝普遍短命)(1)

朱元璋

对于明朝皇帝都短命,民间有两种说法,首先,第一种说法就是,民间认为大明初期出现了“五龙同朝”的场景,“五龙同朝”的出现,极大地耗尽了大明王朝的财力和国运,也使得明朝大多数皇帝少亡或者短命。

所谓五龙同朝,是指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同时出现了大明后来的五位帝王,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祖孙五代皇帝,称之为“五龙同朝” 这是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的景象。

明朝皇帝普遍短命(明朝皇帝普遍短命)(2)

朱元璋

“五龙同朝”时期,经历了太子朱标去世,朱允炆称帝,相继又发生了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继承皇位,而后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朱瞻基成为明宣宗,明初期的五位帝王,同处一个时代,尤其是朱棣时期,靖难之役及五次征战漠北,连年的内战和对外战争,极大地消耗了大明的财力和国运,因此才出现了大明后来皇帝多数少亡或者是短命。

明朝皇帝普遍短命(明朝皇帝普遍短命)(3)

朱棣

另外一种说法便是大明皇帝,不能“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说法,所谓不能“与士大夫共天下”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轻视文人,实行“与百姓共天下”的政策,且对于文官集团大肆打压,朱元璋先后处决了大批的淮西勋贵,其中包括左丞相汪广洋被迫自缢,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被杀,胡惟庸案更是牵连了三万人被杀的情况,对于文官集团打压可以说是非常残忍。

明朝皇帝普遍短命(明朝皇帝普遍短命)(4)

李善长

后又以马上得天下的朱棣,对天下文人也极为不重视,朱棣时期,明成祖朱棣为了顺利继承皇位,下令由方孝孺为其,撰写即位诏书,方孝孺不愿为其撰写即位诏书,朱棣遂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

后又在汉王,赵王谋反期间,大学士解缙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冤杀了大学士解缙,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屠夫行为。

明朝皇帝普遍短命(明朝皇帝普遍短命)(5)

解缙

朱元璋朱棣父子却不同于明朝的其他各位皇帝,都可以说是算得上明朝皇帝中比较长命的皇帝。朱棣一直活到了65岁才去世,而明太祖朱元璋却也活到了高寿的年龄。

但相对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明朝之后的一些皇帝显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明仁宗朱高炽,仅仅在位一年就去世了。

明朝皇帝普遍短命(明朝皇帝普遍短命)(6)

朱瞻基

其儿子朱瞻基,在位十年,年仅37岁也去世了。

朱祁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也是活到了37岁就去世了,朱祁钰28岁去世,明孝宗朱佑樘36岁去世,明武宗朱厚照29岁去世,明穆宗朱载坖36岁去世,明熹宗朱由校23去世,更有甚者,还有明光宗朱常洛38岁时,且成为皇帝后仅仅一个月就去世了,还被后来人戏称为“一月天子”

明朝皇帝普遍短命(明朝皇帝普遍短命)(7)

朱常洛

关于大明皇帝短命的原因,民间多认为是大明初期出现的“五龙同朝”以及大明朝廷不能“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原因,“五龙同朝”显然是民间故事渲染的神秘感,并不是真正的大明皇帝短命原因,不能“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说法也不能说就是大明皇帝短命原因

读过历史后,客观分析明朝皇帝短命原因,其实都是由于遗传病史,以及皇帝自身不良习惯,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如长期饮酒,误食丹药,沉浸美色或其他疾病等等造成的

那么大家对于明朝皇帝普遍短命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