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入冬,寒意浅袭,岁月如梭,转眼又是春去秋来见石泉老人已年过85岁高龄,每天仍然坚持立于案前,开卷张册,点画成线,莫不从容对石泉老人来说,这种清闲无事,坐卧随心,粗衣淡食,只手中有一支笔,便自有一段真趣这样的人生,对一个一辈子热爱并执着于书法的人来说,莫过于一种简单又纯粹的幸福,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倚石听流泉凭栏看远岫书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倚石听流泉凭栏看远岫书法(抱璞归真气自华)

倚石听流泉凭栏看远岫书法

时下入冬,寒意浅袭,岁月如梭,转眼又是春去秋来。见石泉老人已年过85岁高龄,每天仍然坚持立于案前,开卷张册,点画成线,莫不从容。对石泉老人来说,这种清闲无事,坐卧随心,粗衣淡食,只手中有一支笔,便自有一段真趣。这样的人生,对一个一辈子热爱并执着于书法的人来说,莫过于一种简单又纯粹的幸福。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石泉老人自幼时便开始临习书法,可以说自他拿起这支笔,便再也没有想过将它放下,正是他这样一种情怀,造就了他一支笔一辈子的翰墨生涯。也正是这种清淡朴素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书法作品中多了一种物外之情,笔法苍劲奔放,圆润厚重,抱璞淡定之性犹见。书法之美,美在神韵,美在韵外有高致。这是一种心灵的美,也是一种哲学的美。

石泉老人书法作品中的这种物外之美,与其“白云在天,明月在地;焚香煮茗,阅偈翻经;俗念都捐,尘心顿洗”的质朴生活确是密切相连的。王羲之有诗云,“群簌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在石泉老人的书法作品中,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蕴其中,我们一方面体会着这种新鲜活泼的张力,又一面感受着他的笔墨情怀。

中国文字的发展,从模写形象,到孳乳而生。书法家们往往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心境,就像音乐之于自然万千群声中抽出纯洁的乐音,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所以,书法又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都能在书法中得以表现出来,就像在音乐诗歌里那样。石泉老人的书法,点画间奔放飘逸,看似随性而出,却又错落有致,气势开张,如云气之涌动,变化万端,默然间构成一个“骨”、“肉”、“筋”、“血”浑然而成的书法境界,气韵生动,朴茂之气油然而生。

“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静照是一切艺术及审美生活的起点。只有心境澄静,才能在这个变化万千、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静下心来,历经岁月的苦寒与磨砺,练就笔墨生香。正是石泉老人这种对书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坚忍与执着,我们才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既有师古人之传承,又有自己的简淡创新。其作品在淡定随性中始于一画,界破虚空,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书法创作能以自然入怀,却最怕以万象入目而效仿之,以至于情牵万象,目难暇接,为其所累,使得创作者心无所从也。石泉老人的作品却能以单纯之一,生出万象之美,着实难能可贵,其作品之奔放,就是一种“势”;作品之苍劲,就是一种“力”,一种虎虎有生气的节奏之美。

点赞石泉老人书法之美,但他的心灵比书法更美。他热心公益,先后为七个公益基金会捐献书法拍卖款数百万元,多次评为北京“书法公益达人”。

作者系北京舒同书法院院长、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理事

编辑:吴月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