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脍炙人口的古诗,写的正是清明节的情景。

在古人的思想里,人虽死了,但是灵魂还是在另一个世界活着的,所以除了人的节日、神的节日,还有专门的鬼的节日。清明节本来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成为一个节日,并由附属于寒食节,慢慢吸收了寒食节,成为扫墓祭祖的重要节日。

清明风

所谓的“清明风”是八风之一。风,根据风向,分为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古人给每一个风都取了一个名字,东南风取名为清明风,大概是因为在湿润而温暖的东南风的吹拂下,万物生长,一切都清洁而明净的原因吧!

有清明风,也有清明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写的就是清明雨,这时候的雨也是温暖的,滋养万物。

扫墓

我们常说的扫墓,简单一点,像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放一些小白花,复杂一点就有各种程序了。比如送纸钱,添坟,就是挖新土添加到坟上,对坟进行简单的修整。

插柳

清明时节插柳,是为了辟邪驱鬼。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里就有“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的说法。清明又是鬼节,就要插柳防止鬼进入,也有地方会戴柳,把柳枝戴在头上。

介子推的故事中,介子推就是死在一株柳树下。第二年,晋文公重耳重新到了介子推死的地方,发现烧焦的柳树生出了新芽,就取下柳枝,纪念介子推。传到民间,这一天,人们也都插柳、戴柳,以此纪念高洁的介子推。

踏青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东南风和煦地吹着,天气回暖,大地重新恢复了绿色,收敛了一冬的人们也忍不住走出家门,嬉戏玩耍。清明节踏青这一点是吸收了三月三上巳节的习俗活动,到自然中调整经历了寒冬的身心。

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清明节的习俗)(1)

踏青 (选自宋《春游晚归图》)

荡秋千

荡秋千是女子非常喜欢的清明节活动。不仅民间,宫廷里在这一天也会搭起秋千,妃嫔婢女都会荡起秋千。《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秋千最早产生的时候只有两根绳子,是为了荡起来以后够到高处的食物,后来在发展过程中才加上了中间的木板。开始也不叫秋千,而叫千秋,为了避讳对帝王“千秋万岁”的颂词,才把名字改成秋千。荡秋千,是生命活力的展现,正符合寒食清明时期万物复苏、一切生机勃勃的景象。

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清明节的习俗)(2)

荡秋千(选自清《月曼清游图册》)

放风筝

清明节也会放风筝,人们把疾病和困苦都写在风筝上,把它放得高高的,然后剪断风筝线,让风筝把一切疾病和困苦都带走。

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清明节的习俗)(3)

清明扫墓、戴柳(清代绘画《清明戴柳》)

(该文节选自《中国秀·节日与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