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知多少(只知道江南style)(1)

在目前各种全球城市排名中,韩国首尔市总能占据较为靠前的位置。韩国的城市化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起步,短短50年内,首尔市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其积极主动地对待和加强自己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是分不开的。而在首尔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过程中,“江南三区”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打造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引擎”】

韩国首尔“江南三区”是指首尔特别市的瑞草区、江南区和松坡区,这三个区全部位于汉江南岸。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江南三区”在首尔进入城市高速开发阶段后才纳入市辖范围。具体而言,“江南三区”的城市化起步,实际上是从韩国1962年起制定的“经济开发计划”开始的。五十多年来,打造“江南三区”,是首尔市提升全球城市竞争力的“利器”。在因政策导向而取得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如何保持“江南三区”的城区活力,则是21世纪以来首尔特别市政府一直在考虑的重大议题。

目前,“江南三区”是韩国大型企业(如三星、乐天)总部集聚地、高端智库集聚区、高端文化场馆集聚区和高档住宅集聚区,瑞草区和江南区交界地带的“江南站”区域以及松坡区的乐天集团总部地块和文化场馆片区,都是首尔市着力打造的购物、文化中心,也是其提升全球城市竞争力的“引擎”。

在首尔“江南三区”的发展过程中,初期碰到的首要困难是“后发型城市区域”如何找准开发定位。战后韩国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起飞过程中,城市发展尤为迅速,当时的首尔市对未来城区的设计做了比较科学的规划(当然其中也有失败案例),通过四次调整城市辖区,首尔达到目前的千万级人口规模。在发展理念上,首尔市及首尔“江南三区”遵循了从工业化城市、商业化城市到社会化城市的城市一般发展规律,但“江南三区”尤为注重各种城市功能区的融合、贯通,通过提高土地租金和利用率等手段,主要吸引大型企业总部、高端智库、高端文化场馆在域内集聚,并配套形成中高档住宅区。对于全韩国而言,首尔“江南三区”也是最为发达的城市区域,这是首尔市提升全球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基础。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首尔“江南三区”与首尔辖区外的京畿道临近城市(如京畿道城南市)形成十分密切的“主城—卫星城”关系,以解决高端、中端产业和住房需求的配套问题,为有潜力但一时无力承担高房价的年轻一代的发展留下空间。这对如上海这样的中国各特大城市正在推行的与周边城市的“一体化”工作,有可观的借鉴意义。

【面临城市发展的新动能问题】

韩国首尔“江南三区”开发的最大特点,是围绕“江南三区”展开的府际联动比较有效。鉴于韩国战后发展特点,以“江南三区”为代表的新城区开发,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型城市有较大借鉴意义。“江南三区”建设的一个基础,是韩国中央政府、首尔特别市政府及仁川广域市政府、京畿道各级政府通过不断调整“府际关系”形成“首都圈”(Sudogwon),并以“首都圈整备规划”作为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开发。目前,韩国正在推行第三次“首都圈整备规划(2006-2020)”,该阶段规划明确以“寻求质量发展”为导向。今后,韩国还将推行第四次“首都圈整备规划(2021-2040)”。在每一轮的“首都圈整备规划”中,“江南三区”都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和一定的特殊地位,有了这样的基础,无论是首尔市还是京畿道其他城市,与“江南三区”的联动就有了新层次上的理解。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超大城市在推行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新城区开发,“江南三区”的借鉴意义值得注意。韩国首尔“江南三区”开发的成效也是明显的,很难想象,一个在上世纪60年代前尚不属于首尔市的区域,目前已成为全首尔最具活力和最令当地市民向往的发达城区。同样地,“江南三区”开发也面临社会城市、时代城市发展新动能的问题。目前,新经济、新业态模式同样在首尔城市开发中不断被讨论。基于首尔市“江南三区”目前的大型企业总部集聚地、高端智库集聚区、高端文化场馆集聚区和高档住宅集聚区等“四个集聚”的优势,首尔市正在通盘考虑和寻求市内新旧城区联动的整体方案,同时将更多试验性质的新经济模式通过“江南三区”进行首都圈全域推广。

也就是说,从首尔市和周边城市的关系来看,首尔市政当局并不认为其传统中心城区应当成为未来的城市核心地带,反而是作为新城区的“江南三区”,应当成为首尔市真正的城市中心,以取得和旧城区、域外城市的“总联动”。如果以上海打比方,这相当于倾力打造松江、青浦等非传统中心城区并以之为城市中心,以取得传统城区—新城区—域外城市的三者联动,这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在思路上有“耳目一新”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