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火笼的炭能用多长时间,盆的大小是主要因素,但木炭的质量如何,也十分重要,有时还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木炭就是火笼的灵魂。
木有硬木和软木之分,烧出来的炭也有硬炭和软炭之分,一般像棃木、椆木、黄牛木、龙眼荔枝木等杂木,属于硬木,烧出来的炭也是硬的,十分耐烧;而松树、杉树等属软木,烧出来的炭质地松散,块头虽大,可很快就会燃尽了。
为了得到好炭,我们在打柴时也会尽量找一些又好烧又能烧出好炭的杂木柴。比如黄牛木,木质十分坚硬,烧出的炭也十分耐用,很受欢迎。
还有很多杂木的木根,烧出来的炭也特别好,所以曾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专门进山挖这种木根。一把锄头,一把斧头,看到干枯了的棃木、椆木和其它杂木的木根,就挖出来或者劈回来,在屋檐下整整码了半墙,那一年的炭特别好用。
经常烤火笼的人都知道,最耐烧的炭不是大块的炭,而是碎炭,我们把这种炭称为“炭煤”。大块的炭,是我们把平时烧水做饭时烧成的炭专门钳出来,放进一个大陶罐里,盖上盖子隔绝空气后形成的,可“炭煤”就比较难找了,虽然市场上也有卖,但毕竟要用钱。同时,在农村也没有人会去买木炭,那是一种很无能的表现。为了节约,也不让别人小看了,我们选择自己烧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为了烧出这种碎炭,我们充当了几年的“烧炭工”。
当年在村里有几个比较玩得来的同族兄弟,上学和上山打柴都经常在一起,自然就一起成了“烧炭工”。我们到处收捡人家打柴剩下的短碎柴枝,还有一些细小的碎木根,这都是柴火的废料,家庭里都不用的,对我们来说正是烧炭最好的原料。
烧炭的关键在于挖窑,我们有窑红薯的经验,垒薯窑和挖炭窑的原理差不多,只不过红薯窑是垒在地面上,炭窑是挖在地下而已。
挖窑选址有讲究,泥土太松软太潮湿都不行,土质要粘性适中,这样既容易挖造,也不轻易坍塌。挖窑洞要把地下掏空,越往里淘难度越大,好在我们家乡有种叫竖锹的工具,最适宜挖洞,省去了不少麻烦。挖好窑洞,还得在顶部开个岀口,排烟排气。
把碎木柴投到窑洞里 ,让其充分燃烧。这时候,熄火封窑的技术就十分关键,几天的努力,成败在此一举。
熄火封窑时间早了,木柴燃烧不充分,炭的中心还留有木质部分,我们叫“夹生炭”,一旦放进火笼里燃烧起来,会冒出呛鼻的浓烟,把人熏得乌烟瘴气。
熄火封窑时间晚了,刚烧出的木炭继续燃烧,损耗大了,成炭率就大大降低,不划算。
我的同伴有多年的烧炭经验,他们主要看顶部出口冒烟的颜色,冒黑烟,说明燃烧还不够充分,什么时候冒白烟了,就是熄火封窑的最好时机。
我们马上用细泥封住窑洞的所有口子,隔绝空气,炭因缺乏空气而停止燃烧,冷却后就是上好的“炭煤”了。把“炭煤”装回瓦煲或瓦罐里,我们又去寻找下一窑的原料,再烧一窑。一般烧上三四窑,基本就够一年使用了。
烧炭不算太辛苦,我们可以在暖烘烘的炭窑面前取暖,吹吹牛,幻想一下今年过年家里面的那只阉鸡会不会更加肥一点,讨论一下哪块田垌的泥鳅黄蟮会更多一些。农村的小孩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求,只要给一点点阳光就会灿烂起来。
一身烟灰的把一袋“炭煤”扛回家,心里充满了一种自豪感。烧炭完全是我们的自愿行为。没有家长会要求我们去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困苦的生活教会了我们更多的生存技能。
昔有卖炭翁,今有烧炭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