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年轻人了解历史知识,不一定是通过史书或演义,有可能是通过影视剧作品和游戏来了解的。比如我今天要提到的项羽和韩信,他们是楚汉之际的风云人物,也是王者荣耀手游中的角色之一。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1)

下面就让我们从两个人在游戏中的技能说起,先说项羽的技能“破釜沉舟”,在技能描述里这样介绍这个技能:

项羽对附近范围内的敌人伤害,减少其移动速度和伤害输出,同时该技能的被动可以令项羽的血量虽护甲的增长而获得额外增长。

通过描述可以看出这个技能最重要的是削弱敌人的战力,同时增加自己的战力,用此消彼长来总结颇为妥帖,这和历史上的破釜沉舟颇为相似。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2)

在秦末巨鹿之战中,项羽依靠无比神勇和誓死的决心,以少击多、以寡击众,打败了强横的秦军,奠定了灭秦的基础。刘邦能够顺利入关中,除了仰仗张良之谋外,最重要的原因那是项羽牵击溃了章邯所率领的秦军主力。项羽的破釜沉舟,将楚军战士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可以说与后来韩信在井陉之战置背水阵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项羽指挥的巨鹿之战,和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之间的异同之处。

巨鹿之战:击败秦军既是国恨也是家仇,项羽一战封神奠定了自己的霸王之位。

章邯在定陶打败了项梁的军队,以为楚地的形式已经不用担心了,就率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并大破赵军。这时,赵歇为赵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他们都退到巨鹿城据守。章邯命令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自己驻扎在巨鹿南面,修筑甬道输送粮草,陈馀作为赵军主帅、率军数万人驻扎在巨鹿北面,这就是所说的河北之军。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3)

楚军在定陶打了败仗之后,楚怀王雄心非常恐惧,从盱台前往彭城,把项羽、吕臣的军队和在一起,由自己亲自挂帅。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刘邦为砀郡长,封为永安侯,率领砀郡军队。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史记·项羽本纪》

楚怀王这个编排布局,显然是要夺取实际的权力,逐渐把自己从傀儡地位,变成真正掌握实权的君主。为此他需要进一步安插自己的嫡系,到部队的各个重要岗位上,彻底控制军权。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4)

以前经过的齐国使者高陵君还在楚军中,他见到楚怀王说:“宋义断定武信军的军队一定会失败,过了几天他的军队果然失败了。军队没有开战而预见看到失败的征兆,这可以说是懂得军事。”楚怀王召见宋义,和他商量事情,感到大为高兴,因此为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担任次将,范增为末将,去援救赵国。各路别将同属于宋义统领,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5)

军队来到安阳,停留了四十六天不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围在巨鹿,赶快带兵渡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内响应,一定能打垮秦军。”宋义说:“不是这样的,现在秦军攻打赵军,打胜了则兵疲力尽,我们可以趁秦军疲惫发动进攻。秦军打不胜,我们则可大张旗鼓西进打垮秦军,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身披甲胄,手持利器,冲锋陷阵,我宋义不如你。坐下来运筹帷幄,你不如我宋义!”又向军中下命令:“凶猛如虎,暴戾如羊,贪婪如狼,逞强不听指挥的人,一律斩首!”宋义又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国,亲自送他到无盐这个地方,摆酒设宴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又天下大雨,士兵们无不怨声载道。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说:“本欲并力功秦,却长时间停留不进,现在饥荒民众贫困,士兵们只能以薯豆充饥,军中没有存粮,宋义却用仅有的酒肉宴会宾客,不率军渡河就地取粮赵国地方的粮食,而说什么等待秦军疲惫不堪进军,以秦国强大的实力,攻击新建立的赵国,必然是秦胜赵败,赵军被打垮了,秦军只会更强,怎么可能疲惫让我们乘机攻打呢?而且楚军最近被打败,国王坐不安席,把国内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来,同属于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如今不体恤士卒,而徇情营私,不是与国家休戚与共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6)

项羽早晨进账参见上将军宋义,割下了他的头颅,出大帐发布军令说:“宋义和齐国阴谋反楚,楚王命令我格杀了他。”这时将领们都恐惧屈服,没有敢抗拒的。都说:“创建楚国的是将军一家,现在又是将军处死了叛乱的人。”将领们共推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去追宋义的儿子,在齐国追上并杀了他。项羽派桓楚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不得不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同时当阳君英布、蒲将军都归项羽管制。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7)

项羽已经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他派遣当阳君英布、蒲将军率两万士卒渡漳水,援救巨鹿。战事稍有胜利,陈馀又向项羽请求救兵,项羽率领全军渡河,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口粮,表示全军将士拼死决战,没有一个人打算活着回来。军队一到就围困了王离的部队,与秦军多次交战,截断了秦军运粮的通道,大破秦军,杀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不投降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勇冠诸侯,援救巨鹿的诸侯军队有十多个营垒,他们都不敢纵兵出战,楚军进攻秦军时,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做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项羽本纪》

楚军士卒在项羽的带领下,无不以一当十,楚军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打垮秦军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们,他们走进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巨鹿之战后,项羽成为反秦诸侯联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军都隶属于他节制。

井陉之战:韩信的背水一战,和项羽有异曲同工之妙。

提到韩信,可以说的故事太多太多,围绕他的疑问也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韩信的老师是谁?在史书中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通过韩信的背水一战,我们可以发现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8)

在王者荣耀里,对于韩信的背水一战技能,有如下的描述:

背水一战,向后唯一一段距离,保障了韩信在野区的机动性,提高了生存几率。

从技能的描述上看,韩信的背水一战,利用了以退为进的办法,保证了自己的生存同时又增加了攻击力,那么这和历史上的背水一战有什么联系吗?让我们回顾一下井陉之战的那段历史,重温兵仙韩信的神奇之处。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9)

韩信是汉王刘邦手下大将,他奉命在北方开辟侧翼战场,打破楚王项羽的同盟国,完成对楚国的战略包围。公元前204年10月,韩信以少击众,在井陉置背水阵大破赵军闻名当世,这次战役又称井陉之战。汉军只有几万人,赵军二十万,韩信用背水阵破赵,打破兵家的常规战术,因而成为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10)

韩信和张耳的部队只有几万人,而赵军有二十万,如果能够据险而守,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那么韩信就算是神仙也没有办法。对于韩信来犯,李左车建议陈馀坚守不战,自己带领三万人马去袭击韩信的粮道,到时候韩信进退维谷只能不战自退。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对于李左车的建议,陈馀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的部队十倍于韩信,根本不用采用什么计谋,直接刚正面就可以战而胜之。陈馀太在乎其他人的看法,认为自己如果坚守不出的话,会被天下诸侯耻笑,这样的人做赵军主帅才是赵军最大的不幸。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了解自己,了解敌情,就可以百战百胜。赵军统帅陈馀不知己,不知彼,拒绝了李左车正确的意见,盲目打硬仗,而对于这一切,韩信了如指掌,所以敢于用计创造了背水战斗的胜利奇迹。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11)

韩信在距离井陉还有三十里地方安营,部队不继续前进,这个距离是个安全距离,一旦赵军有什么突然的变化,自己可以随时进退有度,不至于措手不及。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半夜的时候,命令两千轻骑兵带上汉军的赤帜,并嘱咐说明天开战的时候,我如果后退,赵军一定会倾巢而出追击我,这时候你们突入赵军营寨,插上汉军的旗帜。又命令准备好庆功的酒席,等明天击败赵军后开怀畅饮,大家都不太相信。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12)

韩信又说赵军占据了有利位置,没有看到我的旗号,不一定会出来交战,他们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会轻易出来,我们背水列阵,并打出我的旗号,赵军就一定会出来。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史记·淮阴侯列传》

赵军能看到汉军的阵势都大笑起来,陈馀认为韩信不懂兵法,同时陈馀也急于杀死宿敌张耳,因此开营出战。韩信和张耳假装失败后推到水边,继续回头与赵军交战,陈馀见韩信、张耳已经没有退路,便倾巢而出,要毕其功于一役。而韩信所率领的汉军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奋力死战。

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13)

韩信所安排的骑兵,在这个时候突入赵军大营,拔掉了赵军旗帜,全都换上了汉军的大旗。这个时候赵军不能击败韩信,因此想退回大营,但发现大营已经插满了汉军旗帜,都以为汉军占领了大营,因此部队开始骚乱起来,认为赵王被汉军所擒。赵将通过斩杀逃亡的士兵的方式,也无法阻止这种局面。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李左车曾经策划的夹击汉军,陈馀没有采纳,这次韩信也用了左右夹击加上背水一战的谋略,彻底击败了赵军。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VS韩信勇气VS智慧)(14)

当然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应该是在万不得已、死中求活时才可以采用的。韩信这样用作克敌制胜的策略,即使有十分的把握,也含有十分的危险,为兵家所慎用,井陉之战成了空前绝后的著名战例。三国时蜀汉马谡守街亭,把蜀军安置在高山上死搬硬套,结果被魏军切断水源不战自溃,打了败仗成为笑柄。这说明兵书上的奇谋,只有恰当灵活的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回过头来我们会发现,项羽的破釜沉舟依靠的是他非凡的勇气,杀宋义目的是夺权,破釜沉舟目的是至置于死地而后生,冲锋在前是有死无生的气魄在支撑。而韩信则处处体现了智慧,利用背水来麻痹赵军的将领,同时激发汉军的斗志,利用改换旌旗来动摇赵军的信心和斗志。如果说韩信有师傅指点的话,那么其中的一个人就是项羽,只不过项羽战法类似,神韵不同而已。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