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1)

今年春节,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河北广播电视台特别策划倾情推出融媒体节目《我的家乡在河北》。和您一起溯乡源、忆乡景、述乡俗、觅乡味、及乡物、拾乡技、念乡艺、闻乡曲。云端话年满载思念,家乡故事带您畅游京畿福地,乐享美丽河北!

我的家乡在河北主题曲

/00:00

演唱者:郭玉红(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

第八期保定易县

易县(古称易州),是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19个特色休闲县之一,是联合国命名的全国首批“千年古县”之一。2019年,被评定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讲述人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天然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2)

点击以下视频,可听可看本期故事↓↓↓

我的父母已经从事易水砚经营与传承30多年了,我的父亲邹洪利是易水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是一名回乡创业青年,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创二代,经常跟我的团队调侃说我们要开启易水砚2.0时代。把易水砚打造成中国传统文房品牌,是我们家乡情节的体现,因为易水是我们家乡的地名文化渊源。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3)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4)

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我的家乡河北易县,去探寻千年古县独有的历史文化记忆。

历史是城市的血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厚重的历史积淀可以让一座城历经千年而不衰,浓郁的文化记忆可以让一座城穿越千年而屹立不倒。那么,河北易县独有的文化符号是什么呢?为什么在中国几千个县级行政单位中它能够脱颖而出呢?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5)

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早期,这里便诞生了北福地文化;易水文明源远流长,早在4000年前的夏商时期,有易氏部落就聚居于易水之滨,易水之名也是由此而得,并且《易经》与易水文明也有着很大的渊源;战国时期,燕下都于此雄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便是诞生在易水之畔;隋朝开皇元年置易州;中原诸夏,北方各族,往来此地,多元文化交融发展;清雍正年间,择永宁山下兴建皇陵;近代辛亥革命以来,红色星火照亮易县,抗日战争,易县人民浴血奋战,狼牙山五勇士丰碑高耸。我们不难发现,尊贤重义就是这个城市特殊的历史文化记忆。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6)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是易县典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是中国名砚之一,为中国制砚之鼻祖。历史上素有"南端北易"之称。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据考证,北福地出土的石研磨盘磨棒和镂空刻陶面具,就是易水砚研磨功能和雕刻技艺的根源。易水河畔出土的东汉黛板砚使用的玉黛石至今仍然是易水砚的典型石料。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8)

易水砚的制作工序繁琐,难度极大,采集石料因砚石珍贵怕震,古今均禁止爆破,要人工开采,费时艰辛,来之不易。易水砚的设计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完全将易水砚升华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品。易水砚的雕刻需要使用钻、刀、铲、锯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构图,根据砚璞石质,去粗存精,因材施技,采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镂雕、阴阳雕等技法制作完成。每一块易水砚浸透的是每一名工匠背后的汗水与心血,承载的是可贵的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也是这个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

此外,关于易县的文化旅游符号还有很多,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红色经典狼牙山、太行明珠易水湖、乡情乡趣太行水镇、水岸古韵燕都古城、重岭叠翠云蒙山、战国遗址燕下都、紫塞荆城紫荆关、古义士荆轲里荆轲塔等,每一个符号的背后都彰显了易县独特的地域风情与历史文化记忆。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9)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10)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11)

今年春节,“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让很多人暂时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距离难以跨越,但是声音可以传递。让声音唤起记忆,感受家乡的陪伴;让声音承载思念和希望,为家乡祝福!

归去来兮辞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