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只问自由,你又是否能在现实的迷失中走出自己的迷失,骄傲盛放?
电影中,数次的时空切换,人物关系的扑朔迷离之下是岁月长河中四代人穿越世纪共同牵起的清华史,也是浓缩的中国近代史。它展现的是国与社会相连的命运传承、大学根基、清华精神。
每代人都迷茫过甚至迷失过,每代人都怀疑过甚至放弃过,但每代人又都因真实与勇敢被唤醒被点拨,去挣扎着得以勇敢去面对内心最真实的自己,去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声音,不顾他人所谓的“希冀”枷锁,不顾社会既定的潜规则,但行前路,莫问西东,并以此滋养着数代人的精神土壤、思想家园。
我很喜欢当下的一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不同,心不变,让人不禁发觉,与岁月相异,与日月相连。
无数人赞誉《无问西东》是众人的芳华,但在学生命理被时代脉搏葬送,泰戈尔的诗流传至今下,我看见了水木清华的育人意气与今朝的迷失无措,这是一部教育片,一部将场景还于青春的教育片。
我说的迷失,是现实的迷失,你能否自救?
贝蒂艾德华曾言:“僵化的教育体制就像是一所温和型的国家监狱。”这是吴岭澜的故事,也是沈光耀的人生。
我永远会感动于梅老师不盲从时代的清醒独立,在“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的年代鼓励学生读其所爱,他说要追寻真实,而且是真正的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此时,当时的教育才出现了才真正拥有了育人的意义,“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成就自己”,从容笃定自绘人生。
同样吴岭澜也将之传承于后来的学生沈光耀,他也正如名字所言,光耀了自己,也光耀了历史,还有,清华精神。
但部分恶性内卷之下,自我意识的发掘重要性逐渐被漠视,教育开始逐渐失去了学生自我培育中心的作用,社会风气就是大部分人都无法认清自我之下去追求着众人公认的成功,就像曾经的吴岭澜,在并不适合自己的领域挤破了头,忽视了自己。
但是回到现实,快速发展前进的社会会等他走出迷失的现实吗?会有人来唤醒他们么?他们的进取会收获真正的快乐吗?我不知道。
我说的迷失,是人性的迷失,你如何自处?
那是陈鹏、李想和王敏佳的故事,也是张果果的人生。我们从小被教诲“人之初,性本善”,知晓“潘多拉”的盒子是多么罪恶的存在,使得猜忌、怀疑、黑暗来到了人世,但这又怎么不算是人性反面暴露的借口和欲盖弥彰。
相对而言,大学是踏入社会之前最后的乌托邦,你可以在这里以较低的成本为自己的人生不断试错。但在他人的故事里,我们看见是一群凶手使得正义被诬陷,小谎言被质疑政治立场和人品的王敏佳,我好像看不见大家常说的为她留存的试错空间,而是同类之间的步步相逼。
人性在诱惑利益面前的迷失让李想选择了背弃,大家都是凶手,无一例外,酿成了“孤坟葬着未亡者,枯井跳下活死人”的局面。
至于张果果的故事,则是现代职场上难以规避的尔虞我诈,贫富差异下难以掩饰的冷漠无情,身处其中的人犹如被各种迷失裹挟,唯有可自处者方可走出。
在大部分人精神空间走失的两个故事里,仍会有人能够给到你真诚的爱和力量,会在你无限下坠时选择托住你,比如陈鹏于王敏佳,会唤起秉持良性与善意去利用社会给到的资源和空间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戏剧,比如走出阴霾的张果果。
都道戏如人生,那么我希望迷失之下也有人能够给到你真诚和被托住的力量。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我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之时,社会会告诉我们你应该做些什么,但是这真的是你心底的声音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既定的最佳选择真的是你的最佳选择真的适合你自己吗?
不管是人性,还是现实教育,或者其他任何东西,都希望我们永远不迷失,做对自己真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