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如今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各方面“素质”的教育,懂礼貌、有责任感、勇敢、善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学会分享。

因为不会分享,会被认为是自私的表现,自私可不是一个值得称赞的词语。

孩子的确需要从小培养优秀品质,但作为家长,请扪心自问一下:在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过程中,是否真的理解分享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你教对了吗?

一对父女引发的思考:

可爱的小女儿与爸爸分享甜甜圈面包,掰开发现一大一小,怎么办呢?自己好喜欢大的,那就把小的分享给爸爸好了。

我们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应该怎么做(多数父母从理念上就错了)(1)

爸爸面对女儿做出的选择,并没有责备或者教训,而是欣然接受了小面包,并且告诉女儿只要你觉得高兴的,有余力赠与别人的,就可以了。

不过,两个人约定下次买了面包,要把大的给爸爸。

我们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应该怎么做(多数父母从理念上就错了)(2)

这段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发布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网友质疑爸爸的教育方式,“孔融让梨”的道理难道不需要教给孩子吗?小孩子占用大的,给父母小的,这是对的分享方式吗?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只能说你还不曾明白分享真正的意义。

分享的真谛是幸福

分享是将一个人的东西分给两个人“享有”,我认为“享”字也有“享受”之意吧。

将一个东西分给其他人,大家都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某样东西,并因此感受到了幸福快乐。这就是分享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应该怎么做(多数父母从理念上就错了)(3)

也就是说,真正的分享必然是使人幸福的,而不是明明我也很想要,却要逼着自己不开心、让给你。由此可见,现实中教孩子分享,多数父母从理念上就错了。

如果短视频中的小女儿在爸爸的教育下,勉强将大面包分给爸爸,自己因此不够吃、不开心,那么这次分享就失去了意义。

当有了一次分享不愉快的经历后,小姑娘或许再也不愿意主动分享任何东西,因为她无法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愉悦。

强迫分享毫无意义

在其他人的强迫或极力劝说下的勉强分享,会是什么样的呢?

小女孩在早教课堂上玩玩具,同班小朋友也很习惯,希望得到这一玩具,小女孩因为担心玩具被弄坏而拒绝了。

此时,老师和同班小朋友家长极力劝说她要有分享精神,最后小女孩迫于无奈将玩具分给小伙伴玩了一会儿。

我们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应该怎么做(多数父母从理念上就错了)(4)

但小女孩回到家中却在妈妈怀里委屈地哭了,因为她认为自己不乐意、不情愿,并且在这次分享过程中自己是被动的,始终保持警惕、担忧的心情。

宝妈没有责怪女儿不懂事、没有分享精神,而是告诉孩子做得对,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如果自己的确不愿意,或者有所担心,要大胆讲出来,守护自己的东西,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不是分享,而是有了“胁迫”甚至道德绑架的意味,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想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合理。

我们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应该怎么做(多数父母从理念上就错了)(5)

父母请正确看待分享

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过程中,要注意前提和基础,在孩子有能力、有余力的前提下,并且会获得快乐的前提下,与他人分享,达到双赢的目的,这样的分享才有意义。

如果父母一味教育孩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来完全让出自己的东西,孩子只能委屈自己,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自我保护的意识,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遇人不淑时往往会受到欺负和伤害,时间久了,还容易对社会规则产生错误认知,无法正确认识人际关系和行事准则。

我们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应该怎么做(多数父母从理念上就错了)(6)

这样看似无私的孩子,恰恰最容易在社会交往中处于弱势,无法得到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从而对人生产生消极态度。

分享是美好的,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方式并真正感受这份美好,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培养和建立的优良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