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江和新东方在线先后通过临讯,向港交所发起最后冲刺。在线教育将迎来集中上市的高光时刻。

cctalk卖课平台要抽成吗(沪江CCtalk的平台生态)(1)

从招股书披露信息来看,想象空间巨大的CCtalk平台是沪江最想向资本市场讲的故事,拥有B端 C端流量、SKU丰富、指数级爆发增长等诸多优势,承载了沪江的未来。各项数据的猛增显示出平台的爆发力。

根据招股书,CCtalk全站交易净额2016年全年、2017年全年交易额分别为380万元、2.35亿元。同比2016年,2017年年度增速高达61倍。2018年截至5月31日的前5个月全站交易净额达到3.65亿元,同期对比,2017年截至5月31日全站交易净额为2350万元。2018年前五个月全站交易净额,已经达到去年全年交易额的1.5倍,展现了平台的规模效应。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于2017年12月31日,以第三方商户或自雇网师人数及线上课程数目计,CCtalk平台在中国互联网教育平台中排名第一。截至2018年5月31日, CCtalk平台已有2,914家商户和54,392名网师入驻。挂网课程数目,从2016年的37,707,增至2017年的73,795,并进一步增加到截至2018年5月31日的85,095。

师生覆盖全球

在刚刚结束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沪江合伙人、CCtalk总裁孔薇在现场分享的一组数据反映了CCtalk 师生的数量之多、遍布之广,以及SKU的丰富度。

数据显示,CCtalk平台的老师和学生遍布全球,覆盖中国34个省市,和75个国家,包括新疆、西藏、港澳台,甚至深入到三四线城市以及偏远山区。有意思的是,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这些不同区域的教学和学习行为体现了教育的供需关系、学习的个性化和区域特点,比如很多公考老师和机构来自东北,西北多考研,上海主金融,华南则偏求职、职业技能类。孔薇表示:“这些不同区域的个性化数据,足以勾勒出一份中国教育产业的区域分布地图。”

值得注意的是, 上线仅两年的CCtalk显示出极强的平台孵化能力,不少头部老师都是离开体制到平台上个人创业,并在短时间迅速获得大额天使轮融资。其中,不乏从新东方离职的名师,比如朱伟、周思成等。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红利消失,内容为王,教育行业更不例外。能够生产优质内容的老师,是平台自身造血能力的关键,谁能拿下并激活更多老师,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主打开放平台、以科技赋能教育的CCtalk能否抢占风口,把“教育生态”做成一门生意?

名师离职独立创业背后

6月5日,新东方名师周思成在其个人微博发表长篇头条《我曾以为,我永远不会离开新东方》,宣布告别14年的老东家。随后,周思成带队在沪江CCtalk开启暑期班全面招生,正式宣告落户CCtalk。

有业内人士爆料,周思成及团队在入驻CCtalk平台仅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营收800万元。相比新东方的百万年薪,收入翻了200倍。这对于初试资本化运作就获得了徐小平真格基金投资的年轻创业团队来说,漂亮的数据无疑是在下一轮融资中拉升估值的重要筹码。

和周思成“师出同门”,朱伟也是新东方自带流量的英语名师,曾任新东方上海学校国内考试部总监。

2016年,朱伟从新东方离职创业,并创立上海韦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同年10月,朱伟宣布和沪江合作,将韦林文化旗下的优质课程放在刚推出的直播平台CCtalk独家上课。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朱伟年营收高达1000多万。2017年9月,韦林文化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估值1.2亿元。

从年薪百万到年入千万,再到过亿的公司估值,前新东方名师朱伟的创业之路羡煞了一波圈内朋友。如今的他,不时在私人微博晒自己在上海滩的豪宅,透过大大的落地窗,可以看见不远处的东方明珠。

CCtalk平台上的另一位名师,主打西方人文教育、年营收同样超千万的“孤独的阅读者”,也在入驻平台1年以后,拿到第一笔融资。此外,从传统教师转型的线下名师,如语文教育改革者叶开、E飞英语创始人许华、育儿专家豌豆妈等也都有融资计划。

名师“叛逃”独立创业的背后,是教育内容的价值回归。移动时代,知识付费和在线学习的兴起,培养了用户学习习惯。用户不再只为品牌买单,而是真正为名师、为内容买单。而平台的崛起,则让技术不再成为门槛,个体的名师和中小教育机构迎来了创业的风口。

从老师到“网师”

移动互联网浪潮汹涌而来,底层技术的成熟、用户习惯的养成、大众创业深入人心,加之政策红利和资本角逐等多种因素融合,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高速发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2年中国互联网教育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5792亿元,2017-2022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3.8%。

教育培训的黄金十年开始远去,留给线下的机会越来越少。老师纷纷寻求转型做“网师”,要么变,要么死。

在这种大背景下,摆在老师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自己组建团队,搭建平台,从教研到技术亲力亲为。二,和第三方教育开放平台合作,平台提供技术服务,老师只负责生产内容,双方按收入比例分成。如沪江CCtalk、网易精品课、腾讯课堂、淘宝教育等。

由于第一种模式太重,门槛太高,需要投入大量技术、资金和人力,并且传统老师缺乏互联网基因,可行性不强。而与平台合作的模式更轻,老师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内容,快速实现知识变现。于是,绝大多数老师选择了入驻平台。

用户、平台和老师的三方推动催生了新职业的诞生——网师。对于这一新兴的职业群体,CCtalk在业内率先将之定义为:“网师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并能在平台上获得持续的收入,能在教学过程中收获尊严和乐趣、拥有独立人格的群体。”

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成为“网师“,沪江招股书数据显示,CCtalk平台上已经有超过5万网师入驻。据此前公开报道,CCtalk平台上的头部“网师”年营收少则百万,多则逾千万。

互联网教育让个人IP和优质内容的价值凸显,知识变现变得容易。被埋没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和清贫的“教书匠”终于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通过贩卖知识获取可观的财富,甚至摇身一变当一回网红。

平台的商业生态

网师群体的崛起,离不开平台土壤。究其原因,是因为像CCtalk这样的在线教育平台为老师提供了拎包入住的优质“教室”。

和娱乐直播平台或社交平台不同,CCtalk拥有纯净的教育环境。网师对教学场景要求极高,并且需要价值认同,这决定了平台业务模式的核心,也就是「服务」——情感服务、系统服务、技术服务、管理服务、运营服务。

孔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沪江做教育十七年的时间,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懂教育、懂老师、有情感共鸣。我们还提供整个全套的系统支持,从登录到平台上的交易系统,再到整个复杂的教学系统、排课系统,包括后续对学员的管理系统,比如学员的上课情况、学完率。还有整个续报以及转化的营销系统,都能在CCtalk一站式完成。可以说,CCtalk就是专门为教学而研发的。”

技术层面,CCtalk根据教育场景自主研发的实时互动视频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如多向视频、双向白板、屏幕分享、提升广播工具和定制媒体质素、直播讲义等。教师可以直播课程,而学员可以实时与教师互动,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真实还原线下课堂。凭借此技术的先进设计,系统可同时承载超过3万个直播视频课程,而每个课程可容纳近20万人同时在线。

朱伟曾公开表示:“借助CCtalk,我们有了自己的事业。下一个阶段,是韦林的平台年。我们认定了CCtalk,会和它一起往下走。我们做的是小产品、大平台,把我们一个一个小产品,从书到课,它的视频课,它的所有的东西搭载在CCtalk平台。”

沪江正在通过CCtalk的平台模式,搭建开放平台,把积累了十几年的技术能力、产品能力、营销能力、运营能力等,一揽子地转化为服务外部客户的平台能力,支持第三方机构和教师在平台上开课,赋能第三方商户及网师。并通过连接供需两端,即网师和学习者,构建一个指数级增长、想象空间广阔的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

平台和网师在生态中达成共享共赢。据招股书,CCtalk的营收包含三类:针对网师端用户的销售总额分成,针对政企机构的收费技术服务和定制技术及增值服务。

依托海量涌入的优质网师和迅速增长的课程数量,CCtalk自成商业闭环。在高速增长下,随着CCtalk的业务扩张,稳步扩充收费服务范围,同时研发的边际成本降低,其盈利能力也将快速提升,盈利之期或可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