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讨论」

你最喜欢“QQ音乐三巨头”的哪首歌?现在你还会听他们的歌吗?

许嵩、汪苏泷、徐良,多少90后的青春被这“音乐三巨头”承包。

昨晚打开bilibili,点开了up主#音乐私藏馆#推荐的歌曲《有何不可》。

“大家好,我是VAE,这是我即将发表的首张独唱专辑《自定义》里的一首推荐曲目,词曲、编曲都是我自己,希望这首歌能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带给大家一种温暖的感觉。天空好想下雨,我好想住你隔壁……”

我这才意识到,不知不觉,距离我第一次听这首歌已经过去了10年。

提到许嵩,大多数人的反应是,他和汪苏泷、徐良一起并列“QQ音乐三巨头”,是非主流网络歌手中的佼佼者。

许嵩徐良汪苏泷四巨头(许嵩汪苏泷徐良)(1)

汪苏泷、许嵩、徐良

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当年的歌占据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半壁江山,每一首都是那么熟悉,旋律响起好像又回到了拿着mp3耳机从袖子穿出偷偷在教室听歌的场景,那是回不去的青春,那是属于我们的专属回忆。

01

“QQ音乐三巨头”的时代拉开帷幕

2009年的这一年的华语乐坛,

林俊杰唱了《背对背拥抱》;张杰唱了《看月亮爬上来》; 丁当唱了《我爱他》;凤凰传奇唱了《狼的诱惑》 。

然而,这一年的华语乐坛与以往又大有不同,新面孔频出,让人不禁猜测华语乐坛是否要改朝换代了。

有一些歌手凭借一首歌爆火,比如黄小琥《没那么简单》;凤凰传奇《最炫民族风》;慕容晓晓的网络神曲《爱情买卖》。

这时,在神秘的“QQ帝国”里,许嵩推出了第一张专辑《自定义》,整张专辑从作词、作曲、录音、混音到发行都是他自己。

许嵩徐良汪苏泷四巨头(许嵩汪苏泷徐良)(2)

许嵩《自定义》专辑封面

与传统歌手非常不同的是,许嵩是靠在网络上上传歌曲走红的,此前不被看好的网络音乐,已经悄然发展迅猛。没有唱片公司给他进行包装,也没有宣传和炒作,凭借长期在网络上积攒的听众,这张专辑闯进了QQ音乐2009年十大专辑,许嵩因此也被评为年度十大歌手第五名。

许嵩徐良汪苏泷四巨头(许嵩汪苏泷徐良)(3)

许嵩霸占QQ音乐排行榜

在他们出现之前,流行乐的市场基本被港台音乐统治,许嵩、汪苏泷、徐良出现后歌曲霸占各大音乐榜单,热度在当时甚至超过了一众唱片歌手,他们在QQ音乐的频繁霸榜现象持续了几年,因此被大家叫作QQ音乐三巨头。

02

为什么说他们是非主流?

当时缺少满足正值青春叛逆期的90后群体对“伤感非主流”风的作品,而这种需求被“三巨头”看到了,他们的歌曲正好击中了青少年群体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诸如像《不分手的恋爱》《坏女孩》《素颜》等以爱情为主题的歌曲,《考试什么都去死吧》《不良》等以叛逆心态为主题的歌曲。都表达了当时90后群体的心声。因此,大家就直接把他们看做非主流的代言人。

许嵩徐良汪苏泷四巨头(许嵩汪苏泷徐良)(4)

汪苏泷《不分手的恋爱》

毕竟当时庞大的腾讯帝国还未建立,QQ还是90后群体的Happy乐园。以“三巨头”为代表的网络歌手以及他们的歌曲,不知道装点了多少人的QQ空间和个性签名。

拿着mp3耳机从袖子穿出偷偷在教室听歌,找字体个性的同学在花里胡哨的歌词本上抄歌词,将QQ背景音乐设置成《客官不可以》,同学录“最喜欢的歌”一栏填上《七秒钟的记忆》,是多少人的青葱回忆。

颇受非议的“非主流”和“杀马特”的三位少年才子,人们或调侃、或怀念,也无一不在彰显着“三巨头”这个名号在90后的年少记忆里所显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03

如今的“三巨头”

分道扬镳,各有所长

十年了,许嵩还是那个许嵩,还是那个不忘初心的音乐才子,当所有人拼命挤综艺舞台,许嵩依然不为所动,除了音乐之外几乎零绯闻、零炒作,现有博眼球举动,即便如此,各大播放平台排名居高不下,真正靠作品占据华语乐坛一席之地。

也希望华语乐坛未来出现更多这样的音乐人,不迎合市场,勇于创作,不靠炒作,用作品说话。

而汪苏泷在经历过解约风波之后,依靠影视剧OST和综艺里的表现重新翻红。《年轮》、《一笑倾城》等OST歌曲全民翻唱,《小星星》、《万有引力》等歌曲也通过各大短视频平台重新火了起来。同时,汪苏泷在综艺里的幽默、搞笑又有唱歌实力的反差表现被网友称赞“宝藏男孩”。

许嵩徐良汪苏泷四巨头(许嵩汪苏泷徐良)(5)

汪苏泷音乐现场

现在的徐良依旧在坚持创作,只是很少有人问津了。

04

华语乐坛日渐式微

网红歌手重夺高地

在“QQ音乐三巨头”疯狂霸榜的年代,他们虽遭到诸多音乐行业人士对其作品的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每张专辑作词、作曲、录音、混音、发行等流程全部自己一手操办,也足以看出他们的音乐才能和创作实力。

现如今,抖音、快手等新型音乐平台的出现,改变了音乐市场的发展动向。音乐公司看到了抖音这片音乐宣发的大流量池,安排歌手在平台上发歌、MV。用编排配套的手势舞,发起话题挑战等形式吸引用户参与,这成为了歌曲宣发的新方式,丰富了音乐市场的可能性。

但随着抖音等新平台诞生的还有专业的神曲制作公司,这时的爆款网络歌曲不再是随机事件,歌曲从“自来红”变身为“人造产品”。

这些公司先制定出可能产出爆款的选题,再依据选题方向制作歌曲,为追赶热度写歌。这种流水线式的为追随热度创作的旋律简单洗脑的歌曲,经过碎片化的音乐素材,再通过平台快速分享传播,能达到惊人的传播效果。

然而,这些音乐的生命周期很短,从成长、成熟再到衰退,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互联网时代,涌现出大量音乐人。这期间很多人在一曲爆红后,就销声匿迹,很少有人能维持热度。十余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聊起当年的“QQ音乐三巨头”,听着老歌回忆青春,看到他们不断创作的新歌,也印证了他们的不俗实力。

来源:数字音乐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