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主要讲述了哈利波特离开姨母家到霍格沃茨学校学习魔法并得到魔法石成为伟大魔法师的故事。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感受和收获(你用这样的角度看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吗)(1)

今天,我们用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一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哈利波特的自性化过程。

首先,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自性。自性指的是人格的开端源泉和最终目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顶点,即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整个过程即荣格所说的个性化。

了解了自性的概念,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部电影中呈现的哈利波特自性化历程。电影可以大体分为哈利波特在姨母家遭受压迫、结缘魔法世界、经历磨练、成为伟大的魔法师这四部分。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感受和收获(你用这样的角度看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吗)(2)

Part1

电影开始描述了哈利波特在姨母家的生活,这一部分生活经历可以大体概括为哈利的意识部分。所谓意识部分,就是说普通人都能看到的感知到的。在姨母家,哈利没有独立的空间,他常常会收到魔法学院派猫头鹰稍来的信件,但却屡屡遭到姨母和姨父的销毁。哈利生活在姨母家,是因为父母早逝。然而,哈利姨母对魔法的态度却非常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在这里,魔法世界实际上代表了哈利的无意识也即潜意识世界,而姨母姨父对魔法的态度则是意识对潜意识的压迫。其中送信者猫头鹰则是意识同样无意识世界的桥梁,它是开拓人的心理无意识的象征。哈利每次看到猫头鹰的出现都会有莫名地激动,因为潜意识里他渴望摆脱姨母家的生活去另一个新的环境。这可以说是哈利人格塑造的开端。

在哈利表弟生日那天,哈利在动物园遇上了蟒蛇,并与它进行了眼神对接以及意识沟通。心理学中,蛇具有很多象征性含义,譬如在《春夏秋冬又一春》中蛇是性意识的象征也是美女的化身,另外蛇还象征着智慧与重生。在这部电影中,蛇就是重生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蛇是哈利的化身。我们看到蛇从养育箱里爬行出来,这里就是在暗喻哈利波特即将走出姨母家的压迫并重获新生。

Part2

姨母姨父对每天的信件颇感叨扰,因为信件实在是太频繁了,他们想制止哈利去霍格沃茨学院学习魔法。

于是他们搬了家。当巨人海格出现在姨母家的时候,他们都受到了惊吓。通过巨人海格,哈利波特得知霍格沃茨学校是一所魔法学校,并进一步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额头上的伤疤有一种隐形的超能量。

我们知道,巨人海格出现之前一直生活在魔法世界的,前面我们说过魔法世界代表的是潜意识部分。那么海格的出现实际是潜意识对意识世界的闯入。海格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从弗洛伊德意识理论上看是位于前意识层面的。海格带哈利离开姨母家就是潜意识事件敲开潜意识之门的过程。

在海格的帮助之下,哈利波特成功抵达了魔法学校,开始了他真正的自我认识之旅。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感受和收获(你用这样的角度看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吗)(3)

Part3

在霍格沃茨学校,哈利波特结识了新的朋友。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原型象征。

罗恩——是个兼具勇敢与幼稚的男孩,他在后来下西洋棋是表现了男孩子该有的果敢和睿智,但在旅途上他吃小零食的表现以及在遭遇魔法捆绑的时候不由自主的胆怯和紧张则是俗定意义上女孩子该有的表现,这里实际上是指在男孩子身上存在的阿尼玛原型。

赫敏——最开始她是个令人讨厌的女孩,身上具有很多女孩子天生的虚荣好胜心,比如她总是强烈地自我表现好像所有人都不比她聪明。但是后来出现地怪时她主动承认错误以及在于邪恶力量斗争时表现的冷静和机智是不同于小女孩天性的。这就是在赫敏身上的阿尼姆斯原型。

马尔福——来自显赫家庭的公子,目中无人有着强烈的家庭优越感。他自负自私还擅长打小报告,他则是阴影原型的代表。

其实这些原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存在的,也是个人认识的一部分。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感受和收获(你用这样的角度看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吗)(4)

接下来,我们回到哈利波特身上,在魔法学校里我们看到哈利波特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

1.与山怪斗争

山怪的出现令哈利波特对面目严肃甚至略显阴暗的斯内普教授产生了怀疑,这是哈利波特的误解。他之所以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他人,某种程度上说明他对自己也缺乏清醒的认识。

其实斯内普的形象也是阴影原型代表。我们所说的阴影原型指的就是人格中最隐匿的内容,斯内普表面上很冷峻,好像是坏人。但其实他一直在暗中保护哈利。

2.魁地奇球比赛

由于哈利波特在学校表现出惊人的魔法天赋,所以被破例选为搜球手。在不同学院进行的魁地奇球比赛中,哈利受到坏人魔法的干扰而无法正常掌控自己。这时候,赫敏和罗恩都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了斯内普教授,认为他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在巨人海格的不慎语漏中,哈利无意发现了关于伏地魔和魔法石的秘密,知道伏地魔就是杀害父母的凶手,魔法石可以拯救伏地魔让他重获新生。并且,哈利得知伏地魔一直在阴暗的角落操纵着什么。他潜意识里认为,斯内普教授就是那个想要偷走魔法石拯救伏地魔的寄生虫。

哈利波特这时候还没有清醒的认知。

3.厄里斯魔镜的出现

圣诞节到了,罗恩的父母为他送去了毛衣。哈利也收到了神秘的礼物,是父母留给他的隐身斗篷。他多么希望能够像罗恩一样拥有父母的疼爱。

电影里,我们看到哈利波特站在厄里斯魔镜对面,一瞬间镜子里出现了爸爸妈妈的笑脸。邓布利多老教授告诉他镜子可以透视一个人内心的欲望,还劝诫哈利波特不要一直活在私欲中。这时候的哈利波特,最隐匿的思欲就是和父母在一起。

我们说,人早期缺乏什么,一生就在寻找什么。这是人的私欲所在。而镜子在这里就是真理的代表,就像白雪公主里的魔镜,它反应人内心的真相。

4.与伏地魔的斗争

伏地魔拥有超人的魔力,它是英雄原型和魔鬼原型的结合。

哈利波特与罗恩赫敏一起进行了探索,他们要拯救魔法学校就需要找到魔法石。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之后,哈利波特终于找到了魔法学校的密室,并且发现了魔法学校真正的坏人——奇洛教授。

哈利波特终于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原来伏地魔的寄生虫是那个带着人格面具的口吃木讷的奇洛教授,而非面目看起可憎的斯内普。

哈利波特对事情本质的看清也是对自己阴影部分的一种接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带有人格面具或者说是阴影部分,这不是虚假它只是不被表现出来,就像奇洛教授木讷的皮囊下是一具险恶的肉体而正义的斯内普表现出的却是一副面目可憎的样子。这是人在公开场合展现的人格特征,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哈利波特再次站在厄里斯魔镜对面,这一次他看到的不再是爸爸妈妈对他微笑,他看到了魔法石。这时候他内心的真相是得到魔法石,于是在那一瞬间魔法石就出现在他的口袋里。

当哈利波特在镜子里看到的是魔法石而不是父母的时候,意味着他已经战胜了个人私欲成为了伟大的魔术师。而魔法石就是炼金术中的点金石,它象征的就是自性。得到了魔法石就说明哈利波特实现了无意识的探索完成了个人自性化。

而哈利波特也成功成为英雄原型或者说成长原型的代表。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哈利波特完成了霍格沃茨学校的学业说明他自我完成了潜意识的探索。但是潜意识的探索只是个人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智慧与策略它需要接受现实世界的检验。于是哈利波特回到了姨母家,虽然电影中并没有展现哈利日后的生活,但毋庸置疑的是哈利波特一定不会再对姨母姨父的压迫逃避与妥协。因为这时候的哈利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智慧。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感受和收获(你用这样的角度看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吗)(5)

通过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文艺心理学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个体探索自己心灵的重要性。哈利通过在霍格沃茨学校的磨练完成了自性化过程。对于每个人而言,也同样需要经历这样的自我认知过程才会更好的完善自我。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是不自知的,我们常常忽略潜意识的作用任由物质和意识蒙蔽心灵,导致我们会误解他人也因此我们的幸福感非常匮乏。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自己,像哈利波特一样。打破意识世界的局限去开拓自己的潜意识世界。

但愿读完此文的你,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成为自己的“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