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作品《射雕英雄传》中,一代大侠郭靖因弯弓射大雕,名动蒙古,成为了草原上的英雄。而在唐朝时,却有个真正的射雕英雄,曾以一箭射下双雕。
射雕的主角,就是大唐名将高骈。
高骈,字千里。幽州人,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之后,年少高才,文武兼备,其诗文之能,不在他武功之下,曾有一首“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成为后世咏夏之佳作。
观其传奇一生,有纵马江湖,英姿勃发,也有英雄迟暮,无限寂寥。也曾名彪四海,更有晚景凄凉,一世功名成空。
落雕侍御早年,少年高骈,在右武卫大将军朱叔明手下任侍御。
某日,在行军途中,高骈突闻有大雕嘶叫之声,抬头望去,只见有雌雄双雕在半空中,翻腾扑跃。他对身边的人说:“我若名当富贵,当一箭穿双雕。”言毕,搭弓扣弦,等待时机。不一会,两雕身形相叠,只见高骈,弓成满月,释弦箭发,快如电闪,箭矢所至,双雕坠地,众人大惊,随后欢声雷动。
从此,高骈就有了“落雕侍御”之称。
镇守西陲
唐懿宗初年,西北党项族叛乱,高骈率领一万禁军戍守陕西长武城。
当时,党项族兵盛,屡侵唐朝边境,而守边的诸将均未有一胜,惟独高骈多次发动奇袭,杀获甚多,让党项一族,不再轻易东进,稳定了大唐西陲,功冠诸军。
为此,唐懿宗十分赞赏他,后来吐蕃犯边,懿宗就调他镇守秦州,并委任为秦州刺史兼防御使。
高骈没有让朝廷失望,他先用计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及浑末部一万多人,收复了河州、渭州,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
此时的高骈,雄心万丈,更有心系天下的情怀,诗言,“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
名震安南
镇守安南的都护李琢为人贪残,敛赋于民,引起民变,当时西南的南诏国,趁势侵略安南都护府。唐廷屡次派兵征讨,均不能收复安南。
公元864年,懿宗任命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主持征讨事宜。
征抚并用,光复安南
高骈到任后后,先治兵于广西海门(今合浦),亲率5000人深入峰州(今越南永富省),就地取粮赡军。同时,一面招抚少数民族,一面诛杀叛军首领。
公元866年,屡败南诏军,收复交州城,"一战而蛮卒遁去",光复安南辖地,近十年的安南之患始平。
开渠建城,福泽后世
高骈为巩固唐朝在安南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为政举措,保证了安南以后多年的稳定。
当时,交安南至广州间的水路多有巨石阻挡,航运往来不便,高骈于867年,募工凿潜石,开通"天威径"(潭蓬古运河),缩短安南至广州海路,使漕运无滞,自此之后,"舟楫无滞,安南储备不乏,至今赖之"。
他还重建了安南的罗城(大罗城),后来,越南李朝开国之君李公蕴定都与此。历经千年之后,也成为今天的越南首都-河内。
李公蕴在《迁都诏》中称赞道,"高王(高骈)故都大罗城,宅天地区域之中,得虎踞龙蟠之势,正南北东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广而坦平,厥土高而爽垲,民居蔑昏垫之困,万物极蕃阜之丰,遍览越邦,斯为胜地",
功成蜀地
公元874年,南诏进攻蜀地,渡过泸水,大举入犯西川,蜀中事态危急。
于是,唐僖宗在875年,任命高骈为成都最高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镇守蜀中。
当时的蜀地一片混乱,百姓都逃入成都躲避,而成都的城墙多年未修缮,破败不堪。
高骈到任后,立即筹款,修复城墙,做好了防御准备,同时传檄云南,调兵来援,做好了战斗准备。
再就是安抚民心,当时有数十万百姓聚集成都,很容易滋生疾疫,高骈不顾属下反对,大开成都诸门,放百姓出城复业,民心大悦。
而南诏军队,听说高骈来了,不敢再战,开始退兵,高骈趁势,命步骑五千人追击南诏军,在大渡河大破南诏,擒杀其酋长数十人。
战后,为防止南诏再度入侵,高骈还在南诏入蜀的要道增修关隘城寨,各派数千兵力守卫,如:邛崃关、大渡河等诸城栅。此后,南诏同意和好,不敢再犯。蜀地安定。
从此,高骈备受重用,加之政声颇佳,所以官位一路飙升,从地方,直至中央,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身居相位,“位冠候藩之右,名兼卿相之崇”。
而身居高位的高骈,依然保持着,为国以忠之心,曾以诗言志,“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手持金钺冷,身挂铁衣寒。主圣扶持易,恩深报效难。三边犹未静,何敢便休官”。
大渡河
人生歧路屡破黄巢,倚若长城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攻城略地,势不可挡。
朝廷将消灭黄巢的重任,寄托在高骈身上,希望他能力挽狂澜。
高骈雄心不改,不负重托,分兵遣将,多路攻击,兵势如虹,多次将其击败黄巢的部队,并收服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等叛将。僖宗闻讯,对他也更为倚信,封他为渤海郡王,并命其主管江淮军事财赋大权,统一镇压起义。
当高骈抵达淮南后,修葺城垒,招募士卒,有"土客之军七万"。他"传檄征天下兵",一时声威大振。
拥兵自重,反目唐廷
可时局多变,黄巢的势力发展迅速,已经有席卷天下之势。
此时的高骈,因为久居高位,私心渐起,他已失去了万丈雄心,便固守扬州,坐壁上观,以保存实力。当黄巢攻破长安城后,更是误判了形势,认为唐朝将亡,因此对唐朝朝廷的多次呼救,都置之不理。一心一意的兼并两浙,扩充地盘,以图与黄巢争天下。
可是,几年后,大唐收复了长安,黄巢已成败亡之相。朝廷秋后算账,皇帝斥责了高骈的反叛之举。
失去朝廷信任的高骈,陷入了两难境地,他又不敢起兵造反,背负谋逆之名,让一世清名付之东流。
心灰意冷的他,开始自我放纵,寻求长生之道。
自语道,“青山长在境长新,寂寞持竿一水滨。及得王师身已老,不知辛苦为何人”。
任用术士,身死名损
高骈开始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
一心修道的高骈,为了能成仙,英武之气都消失了,开始变得愚蠢昏庸。
有一次,吕用之将一柄铜制的匕首用盒子装好,进献给高骈,胡言“此神器是北帝的佩剑,有了它,百里之内没有任何的兵器可以侵犯你”,高骈竟然相信,还“饰以珠玉”,烧香膜拜。
吕用之还经常煞有其事的,作神仙呼风唤雨状,又对空作揖,看见云,就告诉高骈,是神仙驾云而过。
如此骗术,竟然让高骈深信不疑。
吕用之还哄他说:“要想成神仙,一定要杜绝俗事,神仙自会降临。”
高骈就开始不理世事,同时将军政大权都交给了吕用之处理。
吕用之一朝得志,猖狂无比,他专断独行,对高骈的手下更是欺压不止,渐渐激起了上下不和,军心思变。
吕用之奢华无度,还养私兵,一次,胆大妄为的他,居然私闯入高骈爱将-毕师铎的家里,趁毕师铎不在家,奸污了他的小妾。
由此,内乱爆发。
毕师铎借报仇为名杀回扬州,破城后,纵兵大掠,并软禁了无辜受累的高骈。
逃出的吕用之,引庐州刺史杨行密领兵围攻扬州。
扬州被围,导致“城中乏食,樵采路绝”,甚至出现了以人肉为食的惨剧。
疑神疑鬼的毕师铎,认为是“半人半仙”的高骈在作怪,一怒之下,将高骈全家十余口,全部斩杀。
修仙的高骈,终于“羽化成仙”了,在他的人生的暮年,留下了无尽的笑名。
写在后面
高骈可谓前生荣耀,后生荒唐。
早期的他锐意进取,不愧于一代名将之威,如因其治理安南的功绩,被安南人尊称为"高王"。安南人还为他修筑生祠,以颂其德。高骈的幕客崔致远有诗曰:"古来难化是蛮夷,交趾何人得去思?万代圣朝青史上,独传溪洞立生祠。"
但后期的不思进取、导致唐朝两京失陷的重大过失,还因此被宋人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归为大唐叛臣,亦是可悲。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