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不了的闲言碎语(年的闲言碎语)(1)

“年”最早出现在周代。

与“年”有同一含义的称谓先后有“载”、“岁”、“祀”。据《尔雅》记载,“年”在尧舜时称“载”,在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才称为“年”。以后历朝历代基本沿用这一称谓,期间只有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曾改“年”为“载”,唐肃宗三载(公元758年)又改了回来,中间迷失了十四年。虽然现在“年”的称谓从周代就固定了下来,但“载”和“岁”作为“年”的同义词至今仍有使用,如“一年半载”、“岁岁年年”等,只有“祀”在“年”出现后不再具有时间的含义,但一年中新旧岁交替时的祭祀活动还是没有消失。称“年”为“祀”说明新旧岁交替时的祭祀活动从商代就开始了,后世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还有一个解释“爆竹”起源的神话传说,把“年”想象成一头凶猛的怪兽,在岁末就会出来伤人,人们就发明了爆竹吓走它。很幼稚是吧?

不过,在汉代以前,作为祭祀和庆祝的“年”还没有固定的时间,只是一个节点。汉代以后才有了历法意义上的“年”,也才有了古代的干支纪年和近代的公元纪年。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年”还是春节的代称,人们把过春节叫做“过年”。“过年”过什么,就是祭祀和庆祝,吃好的穿新衣,敲锣打鼓扭秧歌。小时候,“年”是跟元宵节一同结束的,从容、潇洒,现在“年”大多是一种回味和反刍,“年”荒芜得就像农村被遗弃的田地。只有作为时间的“年”,从容不迫,与你与我都不离不弃。

现在,“年”纯粹是一个时间概念,而祭祀和庆祝只是岁首(春节)的风俗活动,不再是“年”的主要功能。不是因为祭祀和庆祝而“年”,而是因为过年才祭祀和庆祝。由于时间的紧巴,现在盼过年,是盼一个亲情团聚的奇缺时刻。在全球化和高科技时代,开始与结尾,丰鲶与歉收,都已经不是一个被特别关注的话题了。

避免不了的闲言碎语(年的闲言碎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