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说实话被我压了很久,基本的试驾和拍摄工作在2015年10月就已经完成了,圈儿里的朋友们也一再催促说等着看我对于水鸟的心得体会。我实在不想把这篇文章写成千篇一律的试驾稿,也想搞点儿创新弄些卖点,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思索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本想把文章写得文艺一点去卖卖情怀,但又恍然意识到R1200GS并不是RnineT,而后者才是真正的靠情怀吃饭的玩意。

进口宝马水鸟r1200(信马由缰聊一聊BMW)(1)

既然不是像RnineT一样靠情怀吃饭的,也走不了Triumph那样文艺的路子,那总得有点儿拿得出手的真本事,对不?其实要论本事,R1200GS“水鸟”可确实不比任何同级别的重型拉力穿越摩托差。(至于为什么叫它“水鸟”?因为GS车系的前挡泥板突出车体,从侧面看上去犹如一只大“鸟”一般,所以得名水鸟,下同

其实GS系列的历史很短,作为一个1923年就开始跟摩托车这玩意较劲儿的老牌儿德国企业,BMW在1980年年初才发布了GS系列的鼻祖:R80 G/S。其中,G在德文中的意思为越野(Gelande),而S则意为街道(Strasse)。越野 街道的组合,让GS车系从一出生似乎就注定了其“全能”的市场定位和性能表现。

进口宝马水鸟r1200(信马由缰聊一聊BMW)(2)

进口宝马水鸟r1200(信马由缰聊一聊BMW)(3)

1980年的R80 G/S,就已经装备了水平对置发动机和轴传动这两样如今被GS系列视为最值得传承的经典特色。哦,当然,单摇臂的后轮悬吊装置也是GS系列的特色,这能够让野外更换轮胎变得更加方便。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上图这种整天在泥地里嗷嗷乱跑的日子已经离普罗大众越来越远了,更多的购买需求来自于:我想买个摩托车既能长途旅行,也能偶尔撒野。而新一代的GS,则就是冲着这个目标所开发而来的。无论是破天荒的采用水冷引擎(之前的GS均为油冷,更早的型号为风冷),更大更重的车架(新款水冷GS为229公斤,老款油冷为210公斤),更宽的轮胎(新款170后胎,老款150后胎),以及更丰富的配置(定速巡航,手把加热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你更舒服的坐在车上,然后保持这种感觉跑更远的路程而设计。

进口宝马水鸟r1200(信马由缰聊一聊BMW)(4)

其实说实话,大多数人即便是买了水鸟,大多数用途也就跟上图一样,在山路里撒撒野,在高速公路上巡巡航。你要非拿水鸟进行重度越野也不是不行,但你看看它满载油液260Kg的体重,再低头看看比你腿还宽的水平对置发动机,你还有拿它豁泥地的冲动么?

诚然,对于一台体重超过260Kg的大车,还是一台重型拉力车来说,即便是公路操控性能不怎么好,我们也不能说什么。毕竟对于操控来说,车重就是最大的敌人,更何况是以长途拉力为设计出发点的水鸟呢。而BMW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每一次当你跨上GS策马扬鞭,挂上一挡拧动油门的那一瞬,一场见证奇迹的时刻就到来了。

进口宝马水鸟r1200(信马由缰聊一聊BMW)(5)

平常在地库里推着掉头都费劲的水鸟,一旦走起来,似乎那让人全身紧绷的重量都不存在了。嗯,我没说错,也没夸大,就是这种感觉。你似乎觉得水鸟只有100公斤重,哦不,也许50公斤也有可能。轻快的油门回馈,干脆利落的换挡脚感,轻如鸿毛的液压离合,你真的不能相信,这是刚才那台即便是推车掉头也会让你满头大汗的庞然大物。甚至你会感激BMW三十年如一日所坚持的轴传动,因为每一次升挡并弹开离合拉杆时,那来自后驱动轴轻微的震颤,都会扎实的让你感觉到,胯下的这匹烈马,放佛真的“活”了过来。

进口宝马水鸟r1200(信马由缰聊一聊BMW)(6)

再极限的压弯角度,似乎在GS身上都变得可能。每次入弯,你根本不用去推动车把亦或是侧挂在车外来辅助重心的转移。只要稍微向着弯心的方向略微倾斜身体,水鸟便心领神会的向着弯内倒了下去,这时你需要做的,仅仅是右手稳住E-Gas电子油门,然后双目紧盯出弯的道路就足够了。那么弯内车辆动态的变化,油门曲线的平滑程度,后轮抓地力的调整等等问题该怎么办?没关系,一股脑扔给DTC牵引力控制系统和ASC车身稳定系统就好了!

弯有多急,你想要压得有多低,似乎都不是问题,直到你处于弯内侧的骑行靴突然蹭到了地面,“哎呦!”的一声惊呼之后你才发现,不是胯下的它极限到了,而是你的极限提前来了。那么,把脚往上收一收,用脚尖点着脚踏,放开禁锢节气门的右手,让我们在下一个弯角,再去重温这美妙的时刻吧!

进口宝马水鸟r1200(信马由缰聊一聊BMW)(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