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和潘金莲谁死的最大(潘金莲把他火化了)(1)

《浅说水浒》第209期(文/焦目)

水浒里的名人,不用多介绍,像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人,他们的大名,早已是妇孺皆知,至今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事实上,除了这几位主角外,一些配角的名声也很大,甚至盖过了主角,比如西门庆、潘金莲、王婆三人,也是名人,比什么72地煞星、方腊、石宝、邓元觉等还有名。

这三位配角之所以有名,是因为经过王婆拉皮条,成功让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上了。为了做长久夫妻,潘金莲听从王婆的建议,用砒霜毒死了武大郎。因为担心被武松识破,所以潘金莲还把武大郎给火化了。

武大郎和潘金莲谁死的最大(潘金莲把他火化了)(2)

从后面的情节来看,武大郎被火化,武松并没有怀疑,似乎是很正常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不是流行土葬吗?潘金莲怎么会给武大郎火化呢?宋代真的可以火葬吗?咱们一点点来说。

首先,古代确实流行土葬

在中国古代,骂人常常会说到“挫骨扬灰”,意思就是把人骨头挫成灰,然后再撒在空中,让你尸骨无存。因为古人相信死后还会投胎重生,所以死后遗体也不火化,只是土葬,帝王贵胄甚至要用金缕玉衣等技术,保持尸体不腐,等待重生或成仙。除非痛恨某人或者特殊情况,才会焚尸。

武大郎和潘金莲谁死的最大(潘金莲把他火化了)(3)

​在唐朝五代之前,火葬也有,但只是在周边的少数民族习俗中,比如羌人、契丹人等。契丹人死后,尸体要挂在树上三年,三年后再收了火化。

从五代开始,火葬在中原地区开始流行,到了宋代时,火葬更是蔚然盛行,直到元明清时都这样。可以说,宋代是火葬最流行、最盛行的时期,尤其是北宋的洛阳、开封和河东。这三个地区,火葬最盛,不分贫富,大家都一样。

其次,宋代为什么盛行火葬

要知道,古人重视孝道,先人被“焚尸”一直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宋代重文轻武,礼仪繁重,怎么会让火葬流行起来呢?原因有很多。

武大郎和潘金莲谁死的最大(潘金莲把他火化了)(4)

比如战乱对火葬的影响。虽然火葬源于少数民族,但中原地区也有,尤其是战争年代。改朝换代时,战争频繁,亲人死得多,一时来不及处理或者忙于奔逃,就要火葬。毕竟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死后不埋心里过不去这道坎。

如此一来,火葬就比土葬省事多了。

武大郎和潘金莲谁死的最大(潘金莲把他火化了)(5)

火葬比土葬不仅方便,而且省钱。许多人在亲人死后,都花重金来摆场面,以显自己的孝心。时间久了,形成了攀比之风,谁家死了人不花钱砸在场面上,就会被同乡人耻笑。有些人家穷,担心被人骂,亲人去世也不敢发丧,秘密火化后直接埋了。

火葬所占用的土地也少。两宋时期,土地面积少,尤其是南宋的鄂州、临安等地,因为官员和贵胄本兼并了很多土地,老百姓几乎没多少地可以土葬,以至于出现很多棺材层层相叠,或者取别处的土埋,导致一两个月就“露天”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大家干脆火葬。

火葬还可以防止疾病。众所周知,尸体不埋,几天就会发臭,夏季更严重,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疾病甚至瘟疫等,火葬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

武大郎和潘金莲谁死的最大(潘金莲把他火化了)(6)

另外,佛教对宋代火葬也有影响。宋代皇帝虽然尊崇道家,但依然利用佛教思想教化老百姓。当时老百姓火葬前后,还要在佛像前祷告,他们认为,死后焚化的人能够早登西方极乐世界。

正因为地少人多,火葬比土葬方便、健康、节俭等原因,所以宋代火葬极为流行。潘金莲火化武大郎也是很正常的事儿了,所以武松没怀疑。当然,正因为火葬是正常事儿,所以潘金莲才敢下毒,若是土葬,她肯定不敢了,因为没法“毁尸灭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