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本能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外部条件,比如上一所好幼儿园,报各种的才艺班,很早就开始准备买重点学校的学区房等等;也有很多父母,一说到起跑线就想到要舍得为孩子投入,舍得给孩子花钱。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

很多家长理解的起跑线

如果把这些当成起跑线,很容易走入误区,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非常有必要从教育的本源来谈一谈,孩子的起跑线到底是什么?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

家长汗流浃背的说:不能输!不能少

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线呢?

第1个起跑线:家长能否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

众所周知,性格决定命运。

1998年,巴菲特在接受华盛顿大学学生提问时,有人问,是什么让你比上帝还富有?巴菲特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为什么一些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性格和脾气”。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性格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父母陪伴多的孩子,性格上往往比较开朗、勇敢、有创造力。而小时候父母陪伴少的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的概率要远远高于父母经常陪伴的孩子。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3)

巴菲特: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性格

举个成长案例。

当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出去玩的时候,有一个萌人现象:

孩子总是会玩一会,然后回头看看爸妈在不在,直到试探很多次,觉得足够安全的时候,才会放心的玩下去,一旦发现父母脱离视野范围,他会马上紧张的寻找。直到他相信无论怎样,父母都会在原地,他才真正开始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

这里面有深刻的科学道理。在孩子幼年期和少年期,父母代表着安全感和归属感,任何人替代不了。只有这些被满足,孩子才有探索外在世界的勇气和力量。一旦没有被满足,容易形成胆小、遇事退缩、不敢挑战新事物等性格缺陷。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4)

父母的陪伴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

很多家长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自己只顾拼事业;或回到家没有耐心陪伴孩子;或人在心不在,这都忽略了孩子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求。

孩子形成健康的性格是长期利益,家长要舍得花时间来陪伴孩子,小时候不陪伴,孩子很快就长大了,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第2个起跑线:我们能否做到爱孩子本身,而非有附加条件。

之所以这样说,很多时候家长的爱是带有附加条件的。在孩子看来,家长爱的是他的顺从,是他的听话;是他的好成绩,甚至是带给大人的荣耀和面子。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

不要让孩子认为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

一旦孩子认为,是因为某件事情做好自己才被爱时,为了让父母开心,就会努力的做好那件事,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和内驱力扭曲。

父母培养孩子最大的成功,是孩子内在的自我认可,不依赖于外界的看法来评判自己。不讨好,不敏感,不从众,一生都活得通透洒脱。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所以我们应该爱孩子本身,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6)

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

当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批评指正时,也要把人和事儿分开,可以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宝贝,爸爸妈妈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做好批评你,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批评你”

”你一直很好,爸爸妈妈批评的是你做错的事情”

“虽然批评你的错误,但是爸爸妈妈是无条件爱你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事情的错误和爸爸妈妈的爱是两回事,无论如何父母都是爱自己的。

当孩子感到父母爱我是无条件的,孩子会非常的阳光、勇敢、内心充满力量。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7)

让孩子感到爱是没有附加条件的!

第3个起跑线:家长保持阳光心态,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成为生命的主人。

纪伯伦有一首著名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这样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我们的梦想而来,而是来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使命和价值。家长只是要帮助一个生命实现它的绽放,而非要求他、强迫他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8)

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在接受咨询时,我发现,很多家长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和对生活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于是会产生担心和焦虑、强迫和控制。

有一个故事描述了两只小鸟的对话。其中一个小鸟说:“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笨鸟先飞,一种是嫌累不飞,第三种鸟最讨嫌,自己不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虽然有些搞笑,但是形象的说明家长过多的强迫和控制对孩子内心造成的无奈。

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和历程,如同有的种子开花早,有的种子开花晚,有的种子根本就不开花,最终长成了一棵大树。当你相信生命的奇迹,遵循他成长的自然规律,教育的智慧就产生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9)

哎!今天又被唠叨了

所以,留意你期待孩子成为的,是你的梦想还是孩子的梦想!留意你担心的,是你的担心还是孩子的焦虑!如果是自己的,请把它还给自己。

第4个起跑线:身为父母,每一天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接受的很多咨询中,听完父母对孩子问题的陈述,我经常会请父母做一个练习,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请你也一起练习:

请写下来孩子身上的五个优点,比如你可能会写:热心、善良、有爱、灵活、创造性等等;

请写下来孩子身上的五个缺点,比如你可能会写:无计划、拖延、暴躁、坐不住、一心多用等等;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0)

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都来自于父母

而后我会请家长大声的读出来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且印证,其实这些优点绝大多数都是父母身上具备的。

之后我也会请家长大声读出来孩子身上的缺点,毋庸置疑,这些缺点很大程度上也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痕迹和出处。

每到此时,家长会有所觉察。孩子其实就是家长的复印件,原件有的,复印件基本上都会有。要想改变复印件不改变原件如何做到?

所以,我们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想要改掉孩子身上的缺点,每一天,一定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这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1)

家长是什么,孩子就是什么

结语:

所以,今天说到起跑线,不只是外在条件的提供,最重要的是回到父母自身和内在。

如果能有这样的起跑线,是孩子的幸运,也是一个生命的幸运。这样的生命,一定会绽放出他本来的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