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或观看反映现代社会(含当代)生活的小说或影视作品中,出现与"地主"有关的人物形象和事件不可避免,一些文艺作品中"地主"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反动形象,也有一些作品把地主写成好人、善人,受迫害的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地主阶级跟什么阶级是对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地主阶级跟什么阶级是对立面(地主地主出身地主家庭出身)

地主阶级跟什么阶级是对立面

在阅读或观看反映现代社会(含当代)生活的小说或影视作品中,出现与"地主"有关的人物形象和事件不可避免,一些文艺作品中"地主"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反动形象,也有一些作品把地主写成好人、善人,受迫害的人。

在评议文艺作品中,出现过"黄世仁要债有理,杨白劳欠债无赖"的说法。也有对美化地主不妥的批判。

所以有必要对地主、地主出身、地主家庭出身、地主阶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弄清楚,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更好理解"作品"展示的历史。

联系,即都与"地主"有关。我主要讲讲区别。

地主,是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他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类人,要看语境。

地主出身,指本人是地主。对于地主出身的人,有人一辈都是地主,有人会有身份变化,有成穷人,有成土匪,有成民族英雄。而在土改以后,划为地主成分,但已无地,已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叫地主出身更贴切。

地主家庭出身,即本人并未当过地主,而是出身地主之家,这不是本人能决定的。地主家庭出生的人,一生由自己决定,有终身为地主阶级卖命,有背叛地主阶级成革命者,有为普通劳动者,有为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等等。

地主家庭出身不是个人决定的,更不是一个人好坏和前途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土改后出生在地主成分家庭中的子女,从没享受过地主家庭生活。严格地讲,连地主家庭出身都不是,更没理由受到家庭影响。

地主阶级是整体概念不指个体,个体地主也不代表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封建土地制度下的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处于统治、剥削农民的地位,占有农民劳动成果的社会集团,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它有一定的历史范畴,在奴隶社会未期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它是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待发展到清朝,它早已没落反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但在抗日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我国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的社会过渡,己不存在两大对立阶级,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但仍存在阶级斗争,表现为人民与敌对分子、敌对势力、犯罪分子的斗争。

文艺作品中,有许多反映地主残酷奸诈反动的作品,如以土改为题材的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贺敬之、丁毅的歌剧《白毛女》,还有如梁斌的《红旗谱》、《播火记》等。

《红旗谱》中的两个青年共产党人,一文一武,江涛出身农民,而张嘉庆出身地主。

在现实历史中,工人农民出身的也有成为叛徒。地主家庭出身的也有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的将军和革命战士。

有些小说把地主当好人写,当善人写,那仅是作品中的个体地主,再好再善良,是个体,不代表地主阶级,不代表地主阶级不是压迫剥削农民阶级、维护封建制度的反动阶级。

写地主的残酷、奸诈、反动等等,虽与地主阶级的本质一致,但不代表"地主"个体中没有好人、善人。

至于文艺作品把地主或地主出身、地主家庭出身的人写成好人、坏人、受迫害的人等,是否"真实"和反映社会现实,也都要看其写的什么事,放在具体时期具体分析,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而不是仅看其人物本来的身份,或受作家作品的倾向左右,受自己个人情感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