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曾有过文教经济比肩江左的辉煌,也曾陷入近代以来加速衰落至湮没无闻的落寞。然而,纵使兴衰无常,一代代江西人民在江右大地上生活,创造出辉煌而灿烂的文明,形成独特的江右文化。但尽管地缘相对闭塞,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江西省内在近代以来还接纳了大量外省移民,这些移民成为“江西人”群体中独特的一环,也成为江西与兄弟省份血脉联系的纽带。

从地理上来看,江西省是较为封闭的一个大区,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长江,这种封闭的环境给予江西一个自古以来相对稳定的行政区划和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而江西内部则又相对水土资源丰富,自唐末以来随着鄱阳湖平原和吉泰盆地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南北交流的扩大,江西变得极为富庶:鄱阳湖盆地和吉泰平原等地孕育出独特的江右民系;而赣南的山区盆地则成为客家民系的家园。这个相对封闭又富庶的环境使得江西很多时期宛如“世外桃源”一般,自然,也吸引了大批外地移民的到来。

一,赣南,粤东移民

在今天,位于江西省最南端的赣州市由于地缘关系,成为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地区的桥头堡,富裕的广东成为赣南发展的“东风”,去更发达的广东地区工作也成为很多赣南人民的选择,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实际在赣南地区也有相当部分的广东移民后裔,而这些人绝大多数是粤东的潮汕人。

从富庶的广府和潮州北上逃到赣南,源于1943年的那一场大灾。

“1943年那一年,春头大旱真惨凄,田头无水稻曝死,人无米食饿到断气丝,沟底挖泉无滴出,脚疯手软哭望天。”

这首凄惨的民歌源于广东汕头澄海地区,记录的是近代以来广东最为惨重的一段历史——1943年大饥荒,那一年广东全省大旱,全省八成耕地减产甚至绝收;加之日寇入侵,贸易断绝,侨汇困难,全省陷入惨烈大饥荒。全省3000余万人中饿死人数达300万以上,其中人稠地稀,依赖外贸的潮汕地区尤惨,大量广东地区人民开始逃亡,其中相当一部分听闻赣南相对宽裕,开始了北上求生的道路,根据统计约17万潮汕移民迁移到了赣南。

江西移民数量(江西近代以来是如何接纳百万外地移民的)(1)

1943年,惨烈的旱灾和日军入侵使得广东遭遇300年难遇的大饥荒

当时的赣南18县几乎处处有潮汕难民存在,赣南客家人民在自己也极为艰难的时候,接纳了这批南方同胞,粤赣当局合组赣省救济粤东移民委员会,登记入赣人民。这些广东移民的脚步甚至跨过了赣州而到吉安境内,至今在吉安泰和县便有11万广东籍移民及后裔,占全县人口1/5以上,而赣州的广东移民后裔,更是难以计数。

二,赣东北及赣东,闽浙移民

今天赣东北由于历史原因,行政区划较为混乱,形成了上饶、鹰潭、景德镇三个地级市,这其中靠近浙江的上饶县市、玉山和广丰一带200万人使用吴语,成为江西唯一的吴语聚集区,事实上这一地区所在的旧信州地区在元代也的确曾改隶江浙行省,若不是因怀玉山脉使得交通不便影响漕运,明初广信府改隶江西,估计这一带和浙江的渊源将继续延续下去。

由于浙省富裕,如今去浙江打工也成了赣东北很多家庭的选择,但是在50年前,曾有一段历史上相反的时期,成千上万的浙江人民西进,前往江西谋生。这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尽管“钱塘自古繁华”,但是事实上浙江是个极为缺乏平原的省份,尤其是浙南山地极多,这使得浙江粮食生产压力很大,直到现在,江西的粮食产量都是浙江的3倍以上。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江西人民的生存压力远小于浙江,至今上饶部分老人对浙江金华、衢州、丽水等地来江西做担货郎、补锅、弹棉花、割松油、烧炭、木工的人的勤劳吃苦有着深刻印象。而这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在江西安家。

江西移民数量(江西近代以来是如何接纳百万外地移民的)(2)

上饶德兴市,全市33万人中1/3为浙江籍,1/3来自全国其它地区,本地人仅占1/3,其中三年自然灾害时期,46884名难民流落德兴,浙籍占九成,当时的德兴书记安国臣和曹镜沂决心妥善接纳,进行救助。

而1956年11月新安江水库的开始修建,使得失去家园的旧严州府建德、淳安等地的居民开始迁居。由于浙江省内土地稀少,安置压力很大,大量浙江人开始移居江西,江西同样收纳了这批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牺牲的浙江同胞,这些浙江人移居在江西各个地区,其中以赣东的抚州和上饶最多,抚州市的黎川、金溪、资溪、崇仁、宜黄、南丰;九江市的德安、武宁、永修;上饶市的横峰、婺源、铅山、德兴、弋阳、鄱阳;吉安市的峡江、新干、安福、永丰、吉安、万安;景德镇市的浮梁、乐平;鹰潭市的贵溪均有浙江移民出现。根据统计,自发移民和官方移民至江西的浙江移民达10万人以上,今天江西省仅“两江水库”移民及后裔总数应达20万以上,加之其它浙裔移民,总数应达数十万。

江西移民数量(江西近代以来是如何接纳百万外地移民的)(3)

抚州资溪县,全县10万人口中浙江籍占1/3,多为新安江水库移民。

除浙江外,江西还存在约20万使用闽南语的福建移民后裔,这些人大多分布在赣东北地区及赣南少数地区,这些移民多来自泉漳两府,由于明清时期福建人地矛盾尖锐,而赣东北则因“三藩之乱”受重创出现大量空地,大量闽人入赣,这其中既有客家移民,也有闽南移民,客家移民部分融入赣南山区,部分则与赣南和粤北客家移民一起,在江西西北修水、武宁、铜鼓等县形成江西第二大客家聚集区,而闽南移民则仍有相当部分保留了浓厚的闽南风俗。

江西移民数量(江西近代以来是如何接纳百万外地移民的)(4)

上饶市玉山县紫湖镇,2.33万人均为闽南后裔,操闽南语。

三,赣北地区,江淮移民

赣北地区包括九江南昌两个地级市和旧饶州府地区(即鄱阳湖东部数县和景德镇等地),这一带是江西核心区——鄱阳湖平原所在地,是江西最早开发的地区,也是江西自古以来和中原联系最紧密的地方,这一带孕育了江右民系,但也吸纳不少北方地区,尤其是江淮地区的人民。

九江是江西最北端的地级市,这座城市从兴盛初期开始就与北方有着剪不断的联系,甚至有部分历史学家猜测,最早的九江籍名人——陶渊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中令人向往的“桃源村”,原型便是北方侨居在此的弘农郡移民在九江地区构造的北方坞堡。

江西移民数量(江西近代以来是如何接纳百万外地移民的)(5)

九江人给后世的中国人构造出了一个“世外桃源”的形象,这很可能与东晋时期北方移民在九江地区建立的坞堡村落有关

九江的地缘环境使得其成为赣淮相交的地区,今天九江地区除赣西北的客家移民外,主要方言分两大片:沿以九江市区,柴桑,庐山部分地区,彭泽沿江地区构成的沿江地区使用北方方言中的江淮官话黄孝片;其它县市则使用赣语。而这些淮语居民,多为安徽、湖北移民后裔。

江西移民数量(江西近代以来是如何接纳百万外地移民的)(6)

九江地区近200万人使用官话

由于地缘因素,九江历来是北方安徽、湖北等江淮地带居民移民江西的首选地区,其中与九江一江之隔的湖北黄梅,更是与九江血脉相连,1936年赣皖鄂三省沿长江跨界前,旧九江府附郭县德化县曾雄跨长江两岸,江北小池等乡镇隶属九江。1858年九江屠城后,相当多湖北移民填补九江空白,以至有“一座九江城,半城黄梅人“的说法。

江西移民数量(江西近代以来是如何接纳百万外地移民的)(7)

明清九江府附郭县德化县曾管辖从湖北武穴到安徽望江,江北的沿江区域

而安徽与九江的渊源同样极深,部分人统计,如今九江460万常住人口中,祖籍安徽的达百万以上。以九江沿江的彭泽县为例,彭泽县三十四万人,大半均为安徽后裔,又以桐城、枞阳、宿松三县最多。这其中,既有民国时期的桐城商人方履中在此购地招募本地同乡开垦的因素,也有1954年江淮水灾及随后的困难时代逃难至赣的移民,三年困难时期,由于江西地区相对耕地充裕,地方领导务实以及享受老区政策、粮食自留量高等因素,受灾较小,大量周边难民逃亡江西。江西省委严令:无论来自哪个省,都是中国的老百姓,一律不能饿死!其中九江地区吸纳了大量安徽、湖北居民。

除此之外,赣北地区还有800余个村庄,十万余人使用河南话,这些则是太平天国运动后,移居至此的河南信阳地区的移民后裔。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移民九江地区的湖北、安徽籍移民,多半实际祖籍也是江西——他们多半是明朝初期从旧饶州府的乐平、鄱阳一带移民湖广地区的移民后裔;而河南信阳移民,则多为明末时从九江、南昌、南康等府移民过去的居民后裔。数百年后,这些人的后裔又迁回江西,可谓是历史的轮回。

江西移民数量(江西近代以来是如何接纳百万外地移民的)(8)

永修柘林镇,浙江移民及后裔纪念由浙入赣50年,浙江地区的演出团体也前来助兴

粗略统计,仅近代以来,从闽浙豫皖粤等地迁居至江西的移民总数达百万以上。今天,这些移民的后裔多已融入江西,以赣人自居,但却也遗留着原籍的文化底色,他们带来的文化也成为江西文化的一部分:在泰和,潮汕移民后裔在潮式祠堂门口悠然地喝着功夫茶,在嗜辣的江西人身边吃着清淡的潮州菜;在永修,著名名胜庐山西海旁边的易家河村,由浙江移民从家乡携带的柑橘已成为赣北名品;在九江,历代江淮移民的融合使得这座江南名城在赣文化的底色下也染上一层柔和的淮韵;在广丰,由福建移民带来的烟草行业至今仍成为当地的重要作物……

近代以来,江西绝非一个很起眼的省份,曾经的辉煌似乎已经落寞,曾经的显赫也已散于云烟。但,江西人似乎如同古代的耕读世家一样,即使家道中衰,也有着骨子里的温良与厚道。所以,在四年三灾时,江西人能在自己也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咬着牙齿调集43亿斤粮食支援全国;所以,在抗战时期,江西能以一小省之力,出兵103万供应军粮50亿斤,居全国第四;所以,在同胞遭难时,江西人能够敞开大门,在自己也不宽裕的情况下,接纳受难的数百万同胞。

这是江右的底色,也是江右的骄傲。

作者: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