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玉壶存冰心经典语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玉壶存冰心经典语录(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壶存冰心经典语录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送别诗,开篇就以寒雨道出伤感之情。“连江”是雨水成片洒落江面,水天一色的景象。“入吴”指的是三国鼎立时期,江苏一带都是吴国之地。“平明”是在天刚刚亮的时候。“楚山孤”意指春秋战国时代,镇江一带本属楚国,诗里的山便是楚山。此时此刻,不论是吴国的江水还是楚国的山峦,江还是那条江,山还是那座山,但是王朝早已经更迭,顿生苍凉怀古之感。冰心,不是冰冷的心,而是纯洁的心。玉壶,是道教的说法,意指自然无为的清净之心。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告诉世人自己的初心从未因外界的扭曲而改变。

话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一天早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的芙蓉楼上,来了两位饱学之士。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昌龄,另一位是他的朋友辛渐。

昨夜的漫江寒雨已经渐渐弱了,秋风萧瑟、枯叶漫卷。二人登楼怀想滚滚逝去的长江水,遥望西北那座亘古未变的楚山。王昌龄感叹道:“辛兄,此去经年,不知何日还能重逢。”今日,辛渐就要从这里渡江北上,取道扬州到洛阳去,现在船已经停泊在岸边就要出发了。

辛渐说:“昌龄兄情深意长,你从江宁(今南京)一路护送我到润州,昨晚已经盛情为我饯行,今日又来送我离去,如此深情厚谊叫我如何回报!这几日我们畅谈痛饮,这些年来你受的委屈和折磨我都感同身受。希望今后你能放开胸怀,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龄不拘小节,诗文针砭时弊,讽刺权贵,受到上级和同僚的指责排挤,遭受不少无中生有的诽谤。他一生志愿报效国家,却从未受到重用,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都在诗作中表露无遗,因而动辄得咎。几年前他被贬官至岭南荒夷之地,后又被任为江宁丞,终是屈居于下级官吏。

此刻,他感到惆怅的是辛渐走后,自己身边又少了一个知心朋友。辛渐问:“昌龄兄,我此番去洛阳,你有什么话要我带给亲友吗?”王昌龄沉吟片刻,目光炯炯地说:“昨夜为你饯行,我已做了一首诗: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索性再作一首,表达我的心迹。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请你告诉他们:我的心,好比是玉壶里一片冰凌那样的洁白,决不会被功名利禄的欲念和别人的谤议所左右!”他对着浩浩江水,高声吟出第二首《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被真挚的情怀打动,连连赞道:“好诗!好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这表明你始终坚持清白自守的节操,实在令我钦佩!这首诗,足可告慰洛阳的亲友了。你送我的大作是难得的珍宝啊!”

二人再三道别珍重,辛渐登上了江边的船,扬帆远去。徒留岸边的王昌龄,遥望远处孤立的楚山,感慨自己也像楚山那样孤零零的。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如今满腹心事无人诉说,凄切的心情可想而知。

王昌龄晚年时,又被贬到更加偏僻的龙标(今湖南黔阳)去当县尉。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他回乡途经亳州时,竟被刺史闾丘晓杀害了。元朝辛文房作《唐才子传》记载王昌龄之死:“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虽然两次科考及第,但仕途却非常不顺,一生都是在贬谪中宦游,十分坎坷。但正因如此,他的一片冰心才更加难能可贵。

相关链接: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生于公元698年,卒于公元757年,享年59岁。史书记载他的籍贯有两种说法,一说为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另一种说法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昌龄其诗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来源: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