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光缘素

怎么看待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婚7年重温经典安娜)(1)


第一次看《安娜·卡列尼娜》这部电影是在8年前,5个班的学生,为了“简析人物安娜·卡列尼娜”这份作业,被老师安排在学校的综合阶梯教室里上课——看电影。

清楚的记得,影片结束后,老师告诉所有的女生一句话:经济独立,决定人格独立。

那时候的少男少女,会为伏伦斯基和安娜的“感情戏”欢呼,会为安娜的爱情纠结,为安娜走向悲剧伤心。我们对安娜充满了同情,却始终无法体会老师总结的话。

结婚7年,我已为人妻,为人母。重温经典,不一样的身份,必然有了不一样的感悟。最明显的就是,现在对安娜少了一份同情,多了一份谴责。同时,懂了老师总结的话。

下面我将从“匮乏爱”,“经济独立,决定人格独立”,两个方面,浅析安娜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悲剧。

1.极度匮乏爱的人,注定无法抵御爱的诱惑

一,原生家庭让安娜匮乏爱,让安娜压抑、孤独,并渴望爱

安娜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就享受着良好的教育和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一切都铸造了她浪漫的气质。她的内心里,有一个感情丰富而又诗意盎然的超凡脱俗的世界。

还是少女的安娜,有很多的追求者。但是孤儿和上流社会的双重身份,让她被姑母强迫嫁给了卡列宁(一个大她20岁,贫穷出身的的大官僚)。因为他可以养活安娜和她的哥哥。

看来,失去父母的安娜匮乏爱,这种爱没有在她的姑母那里得到弥补。

我曾在《幸福课》里看到过一段话:

一个人,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得到的爱,应该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我们缺少这种“爱”时,我们就会不断的渴求和索取爱,我们会更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并没有那么在乎我们时,我们会想远离他们,就像远离曾经让我们失望的父母。因为我们担心,他们会否认我们的价值。

安娜,就是那个童年匮乏爱的女孩。整部电影里,只有两句话涉及到她的原生家庭。

第一句,是在伏伦斯基第一次去拜访安娜,卡列宁和莉迪亚在讨论如何安置孤儿。伏伦斯基提议,应该听听安娜的建议。安娜说:自己是一个孤儿,从小和姑妈长大。

第二句,是哥哥来调节安娜的婚姻时,安娜告诉哥哥:自己嫁给卡列宁的时候才18岁,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女孩。她是被姑妈强迫嫁给卡列宁的,因为卡列宁可以养活她和哥哥两个人。

怎么看待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婚7年重温经典安娜)(2)


安娜的童年遭遇,让她经历了爱的匮乏。而强迫她嫁人的姑母,无疑是让她失望的。所以,她想远离姑妈。以至于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只是找了嫂子多莉去诉苦。

反观多莉,一个有着良好原生家庭的女人。在遇见丈夫史蒂华出轨,她直接选择了回娘家。那里是她的避风港,无论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那里永远有爱她的父母在等着她。她的委屈和愤怒,可以得到渲泄。但是,这是安娜没有的。

正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让安娜的内心感到压抑和孤独。她渴望爱,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渴望食物”一样。这注定,她无法抵御爱的诱惑。

二,婚姻里爱的匮乏,让安娜更加压抑和孤独,也让她更加渴望爱情

电影里,安娜和卡列宁第一次出场,就是在讨论安娜的哥哥史蒂华和嫂子多莉要离婚的事情。在讨论的过程中,他始终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

我来描述一下,其中一段的对话场景。

怎么看待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婚7年重温经典安娜)(3)


安娜:“他们(哥哥和嫂子)必须再次说话,爱对方,你不同意吗?”

卡列宁看了看墙上的钟表,说:“同意什么?”

安娜看着准备出门的卡列宁,说:“为什么不一起去?卡列宁,我们已经好久没有在一起了。”

“安娜,你想让我为了你哥哥,停止国家的工作。”卡列宁一副惊讶的语气。

“原谅我。”安娜无奈的说。

卡列宁安慰安娜,说:“去吧!去做你认为合适的事。我知道你会理解我的。”

“只是,当心要如何行事。”安娜无奈地说出了丈夫没有说完的话。

然后,卡列宁因为工作走了。

简单的对话,可以看出安娜在婚姻里是孤独的。那个大她20岁的卡列宁,会像她姑母说的一样“养活她”,却无法给她爱情。因为他是一个官僚机器,一个只会工作的官僚机器。

在安娜需要卡列宁的帮助和陪伴时,他有比安娜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处理。他在工作的同时,分了很少的心去听安娜说的话,以至于会发出“同意什么?”的疑问。

在安娜要求他和自己一起去莫斯科挽救哥哥的婚姻时,他惊讶得说:“你想让我为了你哥哥,停止国家的工作。”

安娜知道,丈夫的世界里,工作大于一切。只能说:“原谅我。”在丈夫安慰她的时候,她很自然的说出了丈夫没有说完的话。说明她经常被忙于工作的丈夫拒绝。

婚前,安娜匮乏爱,源于亲情。婚后,安娜匮乏爱,源于爱情。

所以,8年的婚姻,也没有弥补安娜所匮乏的爱。反而让她对爱的向往再一次被压抑,这让她感到更加孤独、无助。

殊不知,这种对爱向往的力量,压抑的越久,反弹就越大。

所以,当她遇到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并对她进行疯狂追求的伏伦斯基,她的爱情与生命力便被唤醒了。

在她的生命里,从来没有人这么在乎她。这注定,她无法抵制爱情的诱惑。

电影里,安娜和伏伦斯基第三次见面,是在火车中途的加油站,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中途的加油站。当安娜表示拒绝伏伦斯基的追求时,他说:我必须在你在的地方,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会出现。”

怎么看待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婚7年重温经典安娜)(4)


安娜感动的流泪了,这种爱是前所未有的,是她一直渴望却始终没有得到的。这对她有致命的诱惑。

然而,真正让她沦陷的是卡列宁,那个不肯给她爱的男人。这充分的体现在,安娜参加贝琪(伏伦斯基表姐)举办的舞会回来后。

怎么看待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婚7年重温经典安娜)(5)


卡列宁平静的站在烛台前,说:“你与伏伦斯基伯爵的交往引起了大家注意。”

安娜:“你嫉妒?”

卡列宁:“我的嫉妒对你来说是冒犯,对我则是侮辱。”

安娜喊出了她的心声:“冒犯,那么冒犯我吧!冒犯我,让我感到你在乎我。”

卡列宁:“我认为这样的事很丢人。”

安娜:“不丢人,真的,说出你对我感觉,你的感情。”

听到这句话,卡列宁的脸上和语气里才有了愤怒:“我们在谈你的行为,不是感情。甚至不是你的,我也不想介入你的感情。我有责任提醒你…”

不等卡列宁说完,安娜说出了他没有说完的话:“提醒你自己,你的职责。”

于安娜而言,无论她怎么做,都无法得到卡列宁的爱。卡列宁只爱他的工作,他的面子,他的名誉,就像他当初娶安娜一样。一个40岁,没有家庭背景,完全靠自己努力奋斗的大官僚。为了面子和名誉,娶了一个漂亮的18岁贵族女孩,尽管没有爱情。就像安娜在电影里说的,他从来没有把她当一个活着的女人看待,一个需要爱的女人。

这一切,都让安娜想要远离他,也加速了安娜沦陷于伏伦斯基的爱。

2.“经济独立,决定人格独立。”经济不独立的现实与渴望人格独立的理想,注定安娜走向悲剧

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缺少自尊;没有人格上的独立,就缺少自信。

一,婚姻里,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尊和自信

电影开始,多莉发现丈夫史蒂华出轨,她决定离婚。在安娜的劝说下,为了孩子,多莉向史蒂华妥协。

安娜安慰多莉:“史蒂华有点无常、浅薄,像他那样的男人,不忠诚,那很羞愧,卑鄙,但不代表什么,对他们(自私、伪善的上流社会的人们)来说。他们的妻子是神圣的,其他人,那些女人,他们看不起。我并不理解,但就是这样。”

怎么看待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婚7年重温经典安娜)(6)


这是安娜对多莉的安慰,。同时,一句“我不理解”,道出了对当时虚伪上流社会的鄙夷。(在当时的上流社会,追求婚外情几乎是一种时尚,几乎每个家庭都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夫妻各过各的,丈夫个个有情妇,妻子人人有“外遇”。到处充斥着肮脏和龌龊,华丽外衣下包裹着的是一个个灵魂散发着恶臭的躯体。但他们只要表面维持着家庭的体统,上流社会就允许,并加以鼓励。)

看到孩子们的多莉,在安娜的安慰下,心软了。说了一句:“一直都是为了孩子。”

所以,这不是史蒂华第一次出轨,而是他第一次在他和多莉的床上出轨,这让多莉无法忍受。而多莉向史蒂华的妥协,证明了经济不独立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每一个女人都渴望过独立平等的生活,又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

相比于多莉,婚姻里的安娜,同样没有独立和平等的生活。这一切都源自于卡列宁对女性的歧视。

对于史蒂华的出轨,卡列宁的评价是:“他太不小心了。”

对于多莉提出的离婚,卡列宁的评价是:“女人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丈夫。”

对于安娜成功帮助哥哥挽救了婚姻,卡列宁的评价是:“不管怎样,都会这样结束的,你根本不用去。”

卡列宁代表了整个上流社会的价值观:歧视经济不独立的女性,认为婚姻里女人要向男人绝对的服从。

这使得安娜,在要求他陪同自己去挽救哥哥的婚姻遭到拒绝时,只说了一句“原谅我”。在他们一起参加舞会时,他可以一直和莉迪亚交谈,而忽略安娜的存在。

对安娜来说,伏伦斯基的出现,以及对她疯狂的爱,让她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她需要爱,需要自由,需要平等。

在那个被卡列宁忽视的舞会上,伏伦斯基找安娜说话,安娜惊恐的望向丈夫,发现丈夫正在和莉迪亚正交谈。(他们一向如此,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无论是在安娜的家里,还是在外面)

【 莉迪亚,代表了经济独立女性的地位。她是一位伯爵夫人,有自己的工作,可以以工作的缘由出入安娜的家,可以以工作的缘由和卡列宁不停的交流。反衬了以安娜为代表的经济不独立的女性,没有自尊和自信。

伏伦斯基告诉安娜:“别担心,他(卡列宁)从来没有看你。安娜,你是无辜的。你有活泼的每个权利,赞美,渴望。”

怎么看待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婚7年重温经典安娜)(7)


伏伦斯基的话,像是一把火,点燃了安娜内心深处对自由、平等的向往。而这又是与她生活的现实相悖的。

从更深一个层次上说,伏伦斯基的爱对安娜来说,向往着自由和平等,正是她所渴望的人格独立。

二,没有独立的经济,爱情也变得不切实际

为了爱情,为了“人格独立”,安娜和伏伦斯基抛弃一切,去了意大利,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他们崭新的生活。在那里,那一段时间,安娜的快乐是大于不快乐的。她得到了爱情,得到了“自由”,得到了“独立”。

然而,没有经济来源的一切,所谓的美好,都是不切实际的。 人,只有自己强大,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保护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掌控自己想掌控的。

没有经济来源这一事实,势必会把他们重新拉回他们厌恶的世界,让安娜在亲情和爱情中纠结。况且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从来不是。

渡过热恋期,伏伦斯基开始向往过去的生活,安娜也开始思念她的儿子和上流社会的生活。

怎么看待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婚7年重温经典安娜)(8)


回到莫斯科,身无分文的伏伦斯基,去向母亲求助。他母亲帮助他的前提,是他离开安娜。

安娜,一个不离婚,又公开婚外情的女人。不被上流社会接纳,又无法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这让获得爱情的安娜纠结、痛苦。此时,她的生命里除了爱情,什么都没有。

反观伏伦斯基的母亲,一位单亲妈妈,靠自己的努力,在上流社会立足。在伏伦斯基私奔后,依然可以在军队保留他的爵位。她可以做主,是否给伏伦斯基发放津贴。

伏伦斯基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可以比得上两个父亲。

怎么看待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婚7年重温经典安娜)(9)


一个人的收入决定了她的生活状态,决定了她走过的路,见过人,经过的事。生活状态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健全的人格,是建立在基本的经济独立基础之上的。

所以,没有经济独立的安娜,注定得不到她想要的人格独立。她抛弃一切追寻爱情,那代表着“自由”、“平等”的爱情,最后却被爱情束缚,失去了自由和平等。

她只能把注意力都放在伏伦斯基身上,她认为自己失去了一切才换来爱情,伏伦斯基必须像她一样爱自己。这时候,安娜的爱,更像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她变得偏执、暴躁、乖戾、善妒。

所以,在她看到伏伦斯基去见他的母亲,并向其他女人问候时,她像一个怨妇一样咆哮。最后,换来了伏伦斯基的摔门而去。

就这样,在仅有的爱情中绝望的安娜,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怎么看待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婚7年重温经典安娜)(10)


结语:

重温经典,除了同情,我还看到了安娜的贪婪:什么都想要,又什么都得不到。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安娜的身世和婚姻让人同情,看似拥有一切的她,实则缺乏最基本的爱。悲剧的开始,源于“匮乏爱”。

匮乏爱,让她想要远离她的姑妈,她的丈夫,那些她最亲近,又不在乎她的人;匮乏爱,让她无法抵御伏伦斯基疯狂的爱。

看似她放弃一切追寻爱情,实则她又不想失去一切。

她不想失去儿子,她不想让儿子失去母爱后,再失去父爱,所以她不离婚。她不想被社交圈屏蔽,所以她央求伏伦斯基带她去戏剧院。她不想失去伏伦斯基完整的爱,所以她不允许伏伦斯基去追求爱情以外的任何东西。

看似她想要的东西都在被无情的抨击,实则是她自己不懂“舍得”。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原来,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没有经济独立的安娜,在婚姻里没有自尊,没有自信。

伏伦斯基唤醒了安娜独立的意识,殊不知,人格独立的基础是经济独立。所以,婚外情里,安娜依然没有自尊和自信,她需要不停的打扮,保持美丽,来乞求爱情。最终,在绝望的爱情里走向悲剧。

原来,经济独立决定人格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