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一座城市因为一些历史精英的活动而变得生动和浪漫,因为某些名人而彰显和扬名。历史名人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地域、一座城市。

洛阳是一座从来就不缺少名人的城市,自夏代建都洛阳开始,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长廊中,洛阳曾出现过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或引领了历史的方向,或渲染了历史的色彩,或点缀了历史的天空,他们的爱恨悲欢都交织在这片河洛沃土之上。

我们以历史时期为线索,选取了洛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位著名人物,他们有功高盖世的政治领袖,真知灼见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谋的传奇英雄,妙笔生花的文坛泰斗,匠心独运的艺术大师,铸造科技辉煌的科学精英……时间跨度从商代到近代,描述了三千多年洛阳的历史进程。我们将他们人生旅途中与洛阳关系密切的部分加以展开叙述,或写他们在洛阳期间的生活、工作、奋斗历程,或写他们对洛阳的各种贡献,或写洛阳对他们思想、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些故事或波澜壮阔,或细语浅唱,或幽默风趣,或令人回味,读者了解这些人物,就基本掌握了洛阳历史的人物精华。

洛阳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名人在此聚首并演绎其精彩人生,塑造了洛阳在世界城市之林的文化气质,彰显了洛阳这座城市的人文辉煌!今天推出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十七:石守信

石守信

洛阳10大历史名人(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十七)(1)

石守信,北宋初期著名将领、开国功臣、军事家,生于公元928年,五代开封浚仪人(今河南开封人)。石守信曾于宋太宗继位后在西京洛阳任留守,他信仰佛教,曾在西京洛阳建崇德寺。

984年,即太平天兴九年六月,石守信因病在洛阳去世,终年57岁。石守信去世后,被葬于“河南洛阳县平乐乡宣武村”。因石守信葬在这里,其子孙死后也都归葬“宣武村梓泽源之先茔”,这里便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碑碣林立的家族墓地,该村也因此更名为石碑凹村。现在,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石碑凹村还保留着石守信长子石保兴、次子石保吉两通高大的石碑。

洛阳10大历史名人(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十七)(2)

石守信曾跟随赵匡胤讨伐过后晋,并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石守信留在开封作接应,为叛变的军队打开了右掖门,赵匡义、赵普、石守信等随征大将,把早已准备好的皇帝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了北宋王朝,石守信在“陈桥兵变”中立了功,帮助赵匡胤夺取了后周政权。后周重臣李筠、李重进因不满赵匡胤谋逆夺位,起兵攻宋,石守信率军队前去平叛,获得了胜利,宋太祖批准他做了宰相,参与大政,位倾朝野。

作为北宋开国元勋之一,石守信手握的兵权引起了赵匡胤的担忧,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手握军事大权的高级将领夺取皇位,宋太祖赵匡胤精心设计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圈套。公元961年7月的一个傍晚,宋太祖准备了丰盛的晚宴,宴请石守信等高级将领。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摒退左右侍从人员,对功臣宿将们说:“我如果没有诸位的竭力拥戴,不会有今天。然而做天子也太艰难了,真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我始终都不曾安安稳稳地睡觉啊!” 石守信等人就询问原因, 太祖回答说:“这并不难知道,天子这个位子谁不想得到?” 石守信等人赶紧叩头说:“陛下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现在命运已定,谁还敢再有异心!” 太祖说:“诸位虽然没有异心,然而如果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一旦把黄袍加盖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做皇帝,难道这事能由得了你们吗?” 石守信等人一边哭泣,一边认错,说:“我们愚陋,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可怜我们,给我们指出一条生路吧。” 皇帝说:“人生就像白驹过隙那样短暂,喜好富贵的人,只不过是想多积累些金钱,让自己尽情地娱乐享受,使子孙们过上好日子罢了。诸位何不放弃兵权,到地方上去当个大官,挑选好的田地和房屋买下来,为子孙后代置备产业,再多多置一些歌伎舞女,天天饮酒欢乐,来欢度晚年。我将同诸位结成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都拜谢说:“陛下为我们考虑得如此周全,真可谓生死之情,骨肉亲情啊!”第二天,石守信、赵普、慕容延钊等大臣上奏章说他们因病不能继续为国家效力,请求解除兵权,他们用手中掌握的兵权从宋太祖那里换来了丰厚的俸禄。

洛阳10大历史名人(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七十七)(3)

972年,石守信的儿子石保吉娶了宋太祖的二女儿延庆公主,石家一直备受尊崇。979年,石守信随宋太宗北征辽朝,在其中出现差错,受到了降职处分。但不久,他又被进封为卫国公,一直占据着高位。石守信为北宋篡夺周政权出心出力,是北宋的开国元勋,并在北宋历任高官,“杯酒释兵权”后,任地方高级官吏,为了避免猜疑,石守信依照宋太祖的意思广泛聚敛财物,过着声马歌舞的生活。石守信去世后,宋太宗念其劳苦功高,追封为威武郡王,谥号“武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