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4年,杜牧写下了千古名篇《清明》,诗中咏唱出“杏花村”一词,也因而引出了千百年之争。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里?商品化利益下,众说纷纭,然而,细读原作,“众说”皆不准确。不妨重温原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知杏花村。

杏花村杜牧什么时候写的(杜牧诗作清明中的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里)(1)

这首诗开言便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里的“清明时节”并不指“清明节这一天”,而是包含了清明节这一天及清明前10天,因为旧时习俗,多数的地虽然是在清明这一天上坟,但也有许多的地在清明前几天上坟。这里的“雨纷纷”指的是“小雨点点”的意思,有个奇怪现象,清明节前后,本来春雨贵如油的北方,许多年份都会下些雨来。

杏花村杜牧什么时候写的(杜牧诗作清明中的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里)(2)

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里的“路”自然是乡间道路,不会是官道“驿道”,农耕社会里,人们出行当然多是步行,少数有钱人会骑马坐轿,然而去给祖宗上坟,是不容骑马坐轿的,诗中的“行人”肯定指的是在步行的人。“欲断魂”,即指的是去上坟的人悲痛欲绝的样子,也指死亡的祖宗悲伤的样子,因为过去人们迷信,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

杏花村杜牧什么时候写的(杜牧诗作清明中的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里)(3)

借问酒家何处有。谁在“借问”?这里单指诗人自己吗,答案是否定的,旧时社会,人们非常注重给祖宗上坟,就是在外做官或经商的游子,也会在清明节回家乡祭祖上坟,但因常年在外,不一定熟悉家乡的酒家在哪里,又加上旧时的人们有个习惯,上完坟后习惯小聚一下,有的在家中,有的在酒店,因而“借问”的人就是在外的游子了。

杏花村杜牧什么时候写的(杜牧诗作清明中的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里)(4)

牧童遥指杏花村。农耕社会里,牧童是社会现象,因为旧时社会家家户户养有耕牛,那时的孩子们,除了有钱人家,大多是没机会读书的,干重体力活又不行,放羊的活就交给家中少年了。在旧时北方农村,村村都会在村里或村边栽上许多果树,当然也包括杏树,而杏树的盛开时节正对应着清明时节,可见牧童遥指的杏花村,是指杏花正盛的村庄,是一种泛指,并不特指某一个村庄。

杏花村杜牧什么时候写的(杜牧诗作清明中的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里)(5)

关于杏花村指的是哪里之争,有三种以上说法,一种说法说杏花村指的是现今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另一种说法说杏花村指的是湖北麻城县古镇岐亭之旁,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杏花村指的是安徽贵池杏花村。另外还有南京杏花村之说,山东杏花村之说。而且各种说法争来争去,难有定论。

其实,诗词不是写实文学,更不是史书,诗词的真实是“臆想”的真实,加入了丰富的浪漫主义想象,而非具体事物的具体写照,读诗切忌把诗中的语言描写当成真实的具体的事物。

杏花村杜牧什么时候写的(杜牧诗作清明中的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里)(6)

因而,杜牧一诗《清明》中的杏花村,并不特指某一个地方,而是泛指旧时农村在清明时节时的自然与社会形态,如非要说诗中的杏花村指的是哪里,只能说指地是宋代时,神州大地的广大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