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的国王和皇帝有时对穿什么颜色的长袍有规定,有时没有规定。西周、东周时,据《礼记·月令》一书专门记载了当时的法律法规,记载皇帝“身穿青衣”。战国至秦汉魏晋,盛行“五行”(水、火、木、金、土)。一直以来,都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以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为基础,并说黑、白、蓝、红、黄(五种颜色)为配合“五德”,穿黑袍。金朝实行进德制,红色最贵重,所以金朝的皇帝都穿红袍。后来,“五德”理论受到挑战,一些皇帝不再以“五德”理论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

各个朝代龙袍的变迁(龙袍的颜色是如何演变的)(1)

隋朝时,文帝、炀帝都穿黄袍,但并没有明令禁止别人穿黄衣。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官员和庶民禁用黄衣,黄袍成为皇帝的专用服饰。 《新唐书》第24卷《穿衣志》记载,直到唐高祖,赭黄袈裟及中带为常服。它还规定了其他官员的衣服颜色:紫色为三级及以上,红色为四五级,绿色为六七级,蓝色为八九级。

各个朝代龙袍的变迁(龙袍的颜色是如何演变的)(2)

从周朝到明朝,皇帝的官服都是黑色的面服。虽然从秦朝到西汉初期的冕服都是黑色的,没有纹章,但后世却喜欢改变十二纹章的排列方式,以示比较。历代更尊重周礼,但大体不变,跟随周礼的总路线也没有改变。

秦以水为德,汉以火为德,唐以土为德,宋以火为德。水还是黑,火是红,土是黄,但火的红不是流行的中国红,而是暗红色,土的黄不是明黄,而是有点红和一点点红。深朱红色。

唐代皇帝仍穿着黑底十二纹的面服,作为朝廷和祭祀的官方服装,但通常穿着朱红色的制服。唐初,普通陈明还可以穿明黄色的衣服,但不能穿朱红色的衣服,但后来,因为明黄和朱红色太容易混淆,黄色衣服都被禁止了。

各个朝代龙袍的变迁(龙袍的颜色是如何演变的)(3)

“明”音与“明”相连,明黄色的长袍通常用作明器(Ming Vessel),即皇帝的裹尸布。宋明两朝都是火德,尤其是明朝的朱姓皇帝,都看重红色,皇帝的制服也多以红色为主,日常生活中也使用黄色,但不是明黄色会闪耀。现存的明朝皇帝画像中的亮黄色制服,是因为这些画像大多是谥号。而纯金打造的金冠,是皇陵中才有的随葬品。

明黄色最为珍贵,只有清朝皇帝穿着原本只供死者使用的明黄色衣服到处乱跑。由于清代服饰的文化断层,传统戏曲艺术发生了一些变化,而现代影视剧只是布满屏幕的裹尸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