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6分,考试时间3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K—39 Cl—35.5 Mn—55 Fe—56 Zn—65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对人体无害且均具有氧化性

B.尼龙绳是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强度很大

C.用氯气可以处理自来水中的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

D.ClO2具有强氧化性,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时比Cl2的效率高

解析 食品抗氧化剂是能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一般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适当使用对人体无害,A项错误;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但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氯气溶于水会生成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从而能杀菌消毒,但用氯气不能处理自来水中的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C项错误;ClO2中Cl为+4价,Cl2中Cl为0价,杀菌消毒时两者均转化为-1价的Cl,单位质量的两种物质,ClO2的消毒效率为5×eq \f(1,67.5),Cl2的消毒效率为2×eq \f(1,71),计算可知ClO2的杀菌消毒效率是Cl2的eq \f(5×\f(1,67.5),2×\f(1,71))倍=2.63倍,D项正确。

答案 D

8.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谓的"法"是指(  )

A.萃取B.渗析

C.蒸馏D.干馏

解析 根据题意知,该"法"为蒸馏,C项正确。

答案 C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熔、沸点不相同

B.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分子式为C3H8的烷烃,其一氯代物有2种

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解析 正丁烷和异丁烷是两种不同的有机物,二者的熔、沸点不相同,A项正确;乙酸分子中含有甲基,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B项错误;分子式为C3H8的烷烃是丙烷,丙烷中含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2种,C项正确;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项正确。

答案 B

10.(2018·河南漯河高级中学联考)实验室用N2与Mg制备Mg3N2的装置如图所示(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卷乙卷化学答案(高考化学34)(1)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浓H2SO4溶液、NaOH溶液、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实验操作顺序为:通空气→管式电炉⑤通电加热→管式电炉④通电加热

C.④的作用是预热经净化后的氮气

D.当⑤的瓷舟中燃烧产生白光时,⑤可停止通电加热装置

解析 A、如果①、②、③中依次盛装浓H2SO4溶液、NaOH溶液、焦性没食子酸溶液,那么通入④和⑥中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会干扰实验,选项A错误;B、实验操作顺序为:通空气→管式电炉④通电加热→管式电炉⑤通电加热,选项B错误;C、④的作用是进一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选项C错误;D、当⑤的瓷舟中燃烧产生白光时,⑤可停止通电加热装置,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反应继续,选项D正确。

答案 D

11.(2018·衡阳市八中高三月考)埋在地下的钢管道可以用如图所示方法进行电化学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卷乙卷化学答案(高考化学34)(2)

A.该方法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B.在此装置中钢管道作正极

C.该方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D.镁块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解析 A.构成的原电池中,该方法是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A错误;B.根据图片知,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钢管道作正极,B正确;C.根据图片知,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错误;D.镁块作负极,电极反应:Mg-2e-+2OH-===Mg(OH)2↓,D错误。

答案 B

12.W、X、Y、Z是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X与Z为同主族元素,且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W的简单离子W-能与水反应生成单质W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熔点:Z>Y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D.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X

解析 根据X、Y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知,X的L层可以为3或6,即X为B或O,X与Z为同主族元素,若X为B,则Z为al,为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X为O,Z为S;根据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而X(O)、Z(S)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Y为Si。W-能与H2O反应生成单质W2,则W为H。S为分子晶体,Si为原子晶体,故单质熔点:S<Si,A项错误;H与O形成的化合物有H2O、H2O2,H2O2中含有非极性键,B项错误;非金属性:S>Si,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H2SiO3,C项正确;非金属性:S<O,故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H2O,D项错误。

答案 C

13.室温下,0.1 mol·L-1的Na2A(二元酸的正盐)溶液中含A原子的粒子所占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卷乙卷化学答案(高考化学34)(3)

A.HA-水解方程式为HA-+H2O

高考卷乙卷化学答案(高考化学34)(4)

H2A+OH-

B.A2-的水解常数为10-6

C.pH=5时,在NaHA和Na2A的混合溶液中:c(HA-)+2c(A2-)-c(Na+)=(10-5-10-9)mol·L-1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和Na2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3c(Na+)=2c(HA-)+2c(A2-)

解析 根据pH=10时,A2-和HA-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9和0.1,可知溶液中不存在H2A,说明HA-不能水解,A错误;室温下,H2A第二步电离常数Ka2=10-6,则A2-的水解常数为10-8,B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A-)+2c(A2-)+c(OH-)=c(Na+)+c(H+),C正确;根据物料守恒有:2c(Na+)=3c(HA-)+3c(A2-),D错误。

答案 C

非选择题

26.(14分)(2018·济南一中高三月考)磷化铝(AlP)通常可作为一种广谱性薰蒸杀虫剂,吸水后会立即产生高毒的PH3气体(熔点为-132 ℃,还原性强)。卫生安全标准规定:当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不超过0.05 mg·kg-1时,粮食质量合格;反之,粮食质量不合格。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进行了研究。

【操作流程】

安装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

已知C中盛有100 g原粮,E中盛有20.00 mL 1.13×10-3 mol·L-1 KMnO4溶液(H2SO4酸化)。

高考卷乙卷化学答案(高考化学34)(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

(2)B中盛有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O2,防止氧化装置C中生成的PH3,则A中盛装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MnOeq \o\al(-,4)被还原为Mn2+,若0.1 mol PH3恰好被0.16 mol KMnO4吸收,则PH3被氧化的产物是________,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E中吸收液,加水稀释至250 mL,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用5.0×10-4 mol·L-1的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据处理:消耗Na2SO3标准溶液________ 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________ mg·kg-1。

③若C中反应完全后,忘记通入空气即进行(4)中的滴定操作,则消耗Na2SO3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 (1)装置中D为冷凝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2)依据装置图中装置中的试剂选择分析判断,高锰酸钾溶液是强氧化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焦性没食子酸先和碱反应,再和氧气反应可以吸收氧气;若不吸收氧气,PH3会在氧气中燃烧。

(3)PH3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磷酸,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得到离子方程式为:5PH3+8MnOeq \o\al(-,4)+24H+===5H3PO4+8Mn2++12H2O。

(4)①依据滴定反应:2KMnO4+5Na2SO3+3H2SO4===2MnSO4+K2SO4+5Na2SO4+3H2O,本实验中无需选择指示剂,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紫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表示达到了滴定终点。②收集E中吸收液,加水稀释至250 mL,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用浓度为5×10-4 mol/L 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 mL;依据滴定反应:2KMnO4+5Na2SO3+3H2SO4===2MnSO4+K2SO4+5Na2SO4+3H2O;2KMnO4~5Na2SO3;未反应的高锰酸钾物质的量=0.011 0 L×5×10-4 mol/L×eq \f(2,5)×eq \f(250,25)=2.2×10-5 mol;与PH3反应的高锰酸钾物质的量=1.13×10-3 mol/L×0.020 L-2.2×10-5 mol=6.0×10-7 mol;根据反应5PH3+8KMnO4+12H2SO4===5H3PO4+8MnSO4+4K2SO4+12H2O;得到定量关系为:5PH3~8KMnO4;计算得到PH3物质的量=6.0×10-7 mol×eq \f(5,8)=3.75×10-7 mol;则PH3的含量=eq \f(3.75×10-7×34 g/mol×103 mg/g,0.1 kg)=0.127 5 mg/kg≈0.13 mg/kg,所以该原粮质量不合格。③准确测定PH3的含量,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全部吸收,避免产生较大误差,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PH3全部被吸收,若C中反应完全后,忘记通入空气即进行(4)中的滴定操作,则剩余的高锰酸钾偏多,滴定消耗Na2SO3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

答案 (1)直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2)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H3PO4(或磷酸) 5PH3+8MnOeq \o\al(-,4)+24H+===5H3PO4+8Mn2++12H2O

(4)①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紫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②11.00 0.13(或0.1 275) ③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