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1994年。

国内电影市场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是2580万的好莱坞电影《亡命天涯》。

有记录的最高票房华语电影是《重庆谈判》,757万。

而此时,香港地区年度十大票房榜最后一名,也超过两千万港币。

在香港百年影史上,有诸多票房奇迹。

值得再一次总结存档。

而既然是总结。

不妨将标准放严苛一点。

比如演员必须是一番顺位,双主二番亦不计入。

统计类型分为破纪录、历史三十强两大俱乐部,年冠因为牵涉的演员太多,不做统计。

以数字为鉴,溯港影历史。

从1967~2018年,看看列名者有哪些。

香港电影市场票房排行榜(两大票房俱乐部)(1)

破纪录俱乐部

入围者十人,其中三人已离世。

王羽两破纪录。

分别是1967年的《独臂刀》与1970年的《龙虎斗》,香港票房首次进入百万级。

紧接着是1971年回到香港的李小龙。

两年内三破纪录,电影为《唐山大兄》、《精武门》与《猛龙过江》,其中《猛龙过江》同时打破亚洲电影票房纪录,将港片票房纪录推进到五百万以上。

岳华于1973年以《七十二家房客》打破此前李小龙创造的纪录。

许氏兄弟于1974年登场。

许冠文领衔以《鬼马双星》、《半斤八两》和《摩登保镖》三破纪录。

而后许冠杰单飞,以《最佳拍档》和《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两破纪录,是第一个将票房推过两千万关口的演员。

成龙从1980 年开始五次打破票房纪录。

影片为《师弟出马》、《福星高照》、《龙兄虎弟》、《红番区》以及《简单任务》,他打破的票房纪录关口是一千万和三千万。

其后是三次打破纪录的周润发。

上榜影片为黑帮英雄片《英雄本色》、喜剧电影《八星报喜》及赌片《赌神2》,不同类型足证其实力。

周星驰于1990年登场,然后职业生涯里五度打破票房纪录。

五部影片为《赌圣》、《逃学威龙》、《审死官》、《少林足球》和《功夫》,香港票房的四千万、五千万和六千万级都是在他手底第一个到达。

张国荣于1992年主演《家有喜事》,亦打破一次票房纪录。

最后是2016年,郭富城以《寒战2》登顶香港影史总冠军。

该片在登顶总冠军的同时,打破此前由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保持的纪录。

香港电影市场票房排行榜(两大票房俱乐部)(2)

周星驰与成龙,以五次打破香港地区华语电影票房纪录的成绩,并列最强。

李小龙若非猝然离世,必然还能创造更多纪录。

十人中唯有郭富城还在影坛活跃。

历史三十强俱乐部

入围者十五人,其中两人非香港演员。

以三十强为限,是因为入围门槛刚好在四千万票房级,这个数字对今天的港片而言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排名第一的是仍然是周星驰,一人独占九部。

最高的是2004年的巅峰之作《功夫》,这部作品是周星驰个人职业生涯里集合编、导、演为一体的顶峰,不可复现,总榜排名第三。最低的是1996年与莫文蔚一起主演的《食神》,排名第三十。

成龙以五部影片居第二位。

以1996年《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最高,总榜排名第六,1994年的《醉拳2》最低,排名二十八。其在香港的声势自出走好莱坞即开始下跌,后期几乎放弃香港市场,主攻内地。

郭富城排名第三,三部影片进入三十强。

2016年的《寒战Ⅱ》为影史冠军,最低的是1998年的《风云之雄霸天下》,排名二十四。他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作为一个错过香港电影黄金期、拍片数量不多的演员,却能做到既有票房在手、又能演技大进,殊为不易。

香港电影市场票房排行榜(两大票房俱乐部)(3)

并列第四的是梁朝伟和甄子丹,两部影片入围三十强。

梁朝伟是排名第九的《无间道》和第十四《色戒》,甄子丹则是两部《叶问》,其中《叶问3》排名总榜第五位。梁朝伟在《赤壁》之后拍片量大幅减产,《一代宗师》之后少有佳片,而甄子丹相比成李,巅峰太晚,有点可惜。

香港电影市场票房排行榜(两大票房俱乐部)(4)

余下十人皆是一部影片进入三十强。

包括周润发、张国荣、刘德华(《无间道》与梁朝伟平番)、张家辉、杨千嬅、黄子华、吴君如、叶山豪,以及两位台湾演员柯震东和宋芸桦。

#

周星驰是当之无愧的最强者,没有之一。

成龙在香港无法挑战周星驰。

发哥与成龙一样,出走好莱坞之后在香港逐渐乏力。

当下该榜中还在活跃的演员有郭富城、梁朝伟、甄子丹、刘德华以及张家辉、杨千嬅。

#

两个榜单中,有五人名单重合。

他们属于既打破纪录、又兼票房超高者,计有周星驰、成龙、周润发、郭富城以及张国荣。

李小龙与许氏兄弟因为年代太早,所以票房三十强不见其踪影,但无损其强劲实力。

从榜单也可以看出,在香港影坛,功夫、喜剧与警匪三大类型片是主流。

也可知年冠易得,纪录难破。

现在还在活跃的演员,还有机会创造新的票房纪录。

他们是香港电影最后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