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唐 高适

尚有绨袍赠,

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

犹作布衣看。

高适和岑参一样,是盛唐的边塞诗人。

身为一个大诗人,他和王维一样,做过的官也很大。曾为淮南(安徽、江苏地区)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员,讨伐过李白所在的永王李璘军队,平定过安史之乱余部,国人一时赞誉。

后调任西川(四川地区)节度使,但在与吐蕃军队作战时战败,被杜甫的好朋友严武取代。一时间,人们说他“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回朝后,官至刑部侍郎、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在盛唐的大诗人圈里,高适属于文武双全的那种,他的武,是武功,功在平叛扫乱。他的诗,我们最熟悉的多半是《别董大》和《燕歌行》。

总有一首诗(第五十二首总有一天)(1)

今天这首诗无法考证是在他什么时候写的,从内容上看,创作时间应该在他成功以前。

“咏史”是诗人最喜欢写诗题之一,借史抒怀也是寄托感情的好方法。自魏晋左思的“咏史”系列出台后,后世模仿者或以此为题者不计其数,好诗也有很多。如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高适这首也很不错,短小精悍,风骨刚正,足可传世。范叔,指战国时期曾为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策略的秦相范雎(sui)。下面是故事,大家一看就明白。

范睢本是魏国人,贫士,后为魏国大夫须贾看中,做了门客。因为才华卓著,被须贾选中一同出使齐国。才满自溢,为了能争取一个好前程,这段时间里,范睢同学努力表现,帮助须贾化解了很多困难。

须贾很是满意,同时也增添不少忧虑,这家伙比我厉害啊!怎么办,不能让他上位,不然在魏王面前,我连汤都喝不了。

出使顺利,须贾在回去路上,大大表扬了范睢同学,并承诺一定在魏王面前举荐他。范睢觉得真是遇到一个好人,没有白努力,自己可以一展抱负了!

总有一首诗(第五十二首总有一天)(2)

须贾回国复命,范睢在家等好消息。傍晚,宫里来人,范睢满心欢喜,准备进宫,谁知道,那些人竟然把他五花大绑带到了监牢。范睢不明所以,直到被提审时才知道,自己被告“通齐”,也就是里通外国的叛国罪,幸亏须贾大夫及时发现,力挽狂澜,才避免魏国机密泄露给齐国。

受刑期间,范睢痛苦不堪。每日酷刑,身体固然疼痛难忍;更痛的是心,自己把信任和希望寄托给他,帮他解决困难,那人却背叛自己,为了荣华富贵,为了自己的地位。我不能甘为人下,这个仇一定要报!

信心已定,他想出了方法,装死。在一日的审判后,被拉回牢里,他直接晕死过去,狱卒以为他死了,别人也没心情搭理他这么个穷人贱鬼,直接像对别的死囚一样,仍到乱坟岗子了。这一夜,大雨倾盆,狂风嘶吼,一个已死的灵魂醒来,爬过无数残断血污的尸体,爬出了乱坟岗。

韩寒说,有才华人的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总会显出来的。他显出来了,却被人堕胎。于是,他掩藏自己的才华,找到好朋友郑平安,诉说遭遇。郑平安听后,决定帮助他到秦国发展。于是范睢改名张禄,一路坎坷艰难,终于走到了魏国的头号死敌——秦国。

那时的秦国,为了富国强兵,正在努力吸引天下才士。范睢到那里,没有多久就才华出众地登上了秦王大殿。他提出“远交近攻”,意在攻伐魏国韩国,后又提出削弱贵族权力,加强王权,受秦昭王倚重,拜为丞相。贵为丞相后,他不忘郑平安的恩情,向昭王举荐他为大将军。国中权位,一时无两。

总有一首诗(第五十二首总有一天)(3)

须贾在魏国依然是大夫,这一次他受命出使秦国。范雎听说他到了秦国,就乔装改扮,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地去见这位故人了。须贾看到他非常惊讶,你怎么还活着?既然活着,凭你的才华怎么会一贫至此!范睢讲述了自己爬出乱坟岗的遭遇后。须贾感觉自己当初做得太过,才导致他落魄至此。如今他对自己已经没什么威胁了,于是命人取来绨袍,送给他穿。范睢表面感动,心里冷眼旁观,总算他念及故情,还有一丝人性。

范睢走后,须贾动身去拜见秦相张禄。来到相府门前,相府以贵客相待,很觉脸上有光。张禄出来了,须贾正要拜见,忽然发现,这不是刚刚见过面的范睢吗?怎么回事?张禄蔑视一笑,须贾轰然已觉,赶紧磕头认错。范睢说,你既然赠我绨袍,可见还念旧情,为这一点,我决定不杀你!知道真相的须贾,想起不久前如果自己打算杀他或者羞辱他,恐怕……想到这里,他脊椎一阵发凉,冷汗涔涔……

这个故事,我略有加工,原文可看《史记.范睢列传》。

高适以这件事写诗,想必心中必有抱负不得已施展,借此激励自己。前两句是写这件事,后两句带有评论性质。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表面看,当时,天下人和须贾一样认为范睢一事无成,穷困潦倒,或死于酷刑。可谁知道他已经贵为秦国丞相了呢?

稍微往里想一点,就是范睢这样的人,不会久沉下僚的,因为他心中有志,为人有才,才会有这样的结果。纵然天下不知又如何,总有一天,自己会破茧成蝶,令天下人瞠目的!

如果高适是在已经贵为节度使后写这首诗,那就是在向人炫耀,或嘲笑过去那些看不起他的人。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那份自信来看,不至于的。

那么,另一种可能就是,他此时还处在“寒”的境地,尚未得志,但他心有抱负,不甘沉沦,纵然一时垂翼,无人知晓,只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一展宏图。这样推的话,他该是在借此事激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自己不放弃,终有一天会“吹尽狂沙始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