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报章刊登消息,明年(2021)的香港高考(DSE)拟取消中文口试。乍一看,似乎无可厚非,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已停课数月,9月新学年将继续禁止面授,需要“网上开学”,应届中六学生的教学进度自然大受影响。
现行的DSE中文口试,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时间15分钟,包括每位考生1分钟的首轮发言时间。主要从阐述、语言、应对、态度四大范畴对学生加以评核。阐述透显学问水平,语言反映思维能力,应对揭示风度仪态,态度足证品德修养。
可以说,口试与阅读、写作和聆听及综合能力四套卷结合,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语文能力。虽说香港学生的中文综合能力整体不如内地,但我一直认为香港中文教学对口语的重视是值得内地学习借鉴的。
脱稿说话为何这么难?
在欧美一些国家,学生早已习惯讨论、发问、上台报告。而我们的课堂却经常连个举手的人都没有,个个都成了“沉默的羔羊”,或者“惊弓之鸟”。“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是他们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借口。
受网络符号语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连基本的口头表达都做不好,他们要么用自己习惯的不完整句子,甚至单个词汇、表情动作来表达,要么就缺乏逻辑,不知所云。
踏入社会之后,动员会、报告会、总结会......开学礼、毕业礼......不管是什么场合,发言者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掏口袋,因为口袋里装着写好的稿子,上面写满了冠冕堂皇的书面语套话,照本宣科读一番,听众没有感觉,反应木然。若是离开了现成的书面讲稿,许多人往往语无伦次,甚至讲不出话来。
如果这只是个别现象,只能怪其太不争气,然而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就不能不令人对语文教育有所反思了。
语文教育中的跛足现象
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了文本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育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可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这一足却短了不只一点,几乎残废。人们却视而不见,着实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只因不考。不少学校的教学都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的。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瞄准高考试卷,有的放矢,弹无虚发。对提高分数无益的,不必浪费时间,弃之如敝屣。口语不考,自然就不重视口语训练,不会去考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表达沟通能力是未来关键竞争力”
面对未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流畅、明确精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顺利与人沟通、分享、讨论,甚至说服、影响别人,显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领导人、国际一流大学校长都疾呼:“表达沟通能力是未来关键竞争力。”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新加坡国民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才能在二十一世纪跟别国竞争。”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瑞克‧伯克(Derek Bok)提出二十一世纪大学的八个教育目标,其中以“表达沟通能力”最为重要。
口语表达需要实训,不要虚假
口语表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境训练才能达到一定水平。由于缺乏全面性、有方法的口语表达训练,使得许多人无法发展出该有的沟通表达能力。
也许你会在一些语言艺术类的比赛场合,发现有不少孩子普通话很标准,动作也比别人优美,然而他们也往往比别人虚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按照既定的脚本,奔波于各种语言艺术类赛场,这不是真正的口才。
口才训练,就是脑力训练
面对未来,不论是国际化的竞争、职场上的要求或个人生活、学习上的需要,口语表达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的软实力。我们身处在学历贬值的时代,“口才”代表了这个人在想什么,他的思考、逻辑、表达能力,甚至EQ的能力,口才训练其实就是脑力的训练。
脑力训练不只是开一门说话课、或举办几场演讲比赛就足够,它需要的是教育的变革,从训练被动听话、只会背标准答案,转而培养出主动思考,热情分享、勇于表达的新生代。
口语表达与阅读写作能力的相辅相成
朗读水平直接影响口语表达,朗读时若做到了音准、吐字清晰,并注意到停顿和重音,语调和速度,那么口语交流时才能做到准确流畅、抑扬顿挫。具备了相当的阅读能力,口语交流才能言之有物、出口成章。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也会激励学生去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从而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口语表达与写作都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只不过一个是口头语言,一个是书面语言。两者虽有差异,但靠得很近。写作能力与口语能力之间是互为前提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直接带动写作能力,反之,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口语水平的进步。
就明年香港高考是否取消中文口试,香港教育局指正与考评局研究不同的方案。而考评局回复指,正与学界商讨及制定合适方案,以交予公开考试委员会审议,如有决定会尽快向学校公布。 只希望即使取消也是暂时的。
口头为语,下笔为文,“语文”积淀着一个国家文明与文化的精髓。新学年伊始,随着语文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强口语表达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破解语文教育的难题,还有赖有识之士献计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