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对于曹氏和刘氏对于司马氏这完全是两个极端的感情情绪。司马炎之所以在称帝之后善待曹奂还封曹奂为陈留王。主要原因就是司马炎觉得司马氏愧对曹氏想要补偿一点。其次虽说当时司马家族占据了庞大的势力,但是不可否认忠于曹氏的人也不少。司马炎善待曹奂也是为了拉拢人心。而刘裕之所以屠杀司马家族。一方面是为了报复,另一方面又为了拉拢人心。最后是担心司马家族会东山再起。所以司马炎和刘裕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不可能一概而论。

首先我们说司马炎善待曹奂。像我们上边所说首先司马炎就是存在了愧疚补偿的心思。毕竟司马家族效力于曹魏。但是最后司马炎却夺了曹魏的江山。这于情于理上都是很过分的。所以说司马炎在篡魏之后肯定是不能杀了曹奂的。本身谋逆就是罪大恶极。如果司马炎再杀了曹奂,那整个司马氏就成了千夫所指了。所以既然不能杀曹奂那索性就大度一点。再加上夺了人家的江山给人家一点补偿也说的过去。口碑还能好一点。所以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

司马氏为什么杀刘裕(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1)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立宋朝后,却一改前例,对司马氏皇族赶尽杀绝,由此开创了对前代皇族斩草除根的恶例。刘裕当上皇帝后,刚开始参照前朝做法,封晋恭帝为零陵王,迁居秣陵县城(今湖北省荆门县),并允许其继续奉晋朝正朔,使用天子礼仪,司马德文以为自己可以像汉献帝刘协和曹魏皇帝曹奂那样,可以安度余生。但是,刘裕对东晋皇族势力并不放心,派冠军将军刘遵考率军在零陵负责监管。刘裕派人严密监视晋恭帝,他的皇后褚氏生下一子,被秘密杀死,刘裕还想害死司马德文,由于司马德文戒备严密,一时没有得手。公元421年9月,刘裕派褚皇后的兄长褚淡之前往零陵王府邸,借机引开了褚皇后,刘裕的兵士趁机进入司马德文的住所,把毒酒放在他的面前,要求其自尽,司马德文表示拒绝,认为自己信奉佛教,按照佛教教义,自杀而死的人不能转世投胎。于是,兵士们便用被子蒙住了司马德文的头闷死了他,司马氏皇族的男丁也几乎都被灭族。由于刘裕开创了一个杀戮前朝皇族的恶例,天道有循环,南朝刘宋的最后一任皇帝宋顺帝,被迫禅位于权臣萧道成,他哭着说,“愿生生世世不要投胎在帝王之家”。萧道成当上皇帝后一个月,命人将15岁的宋顺帝处死。

刘裕之所以将司马氏皇族灭族,主要原因在于,刘裕出身寒门,天然对门阀有自卑感,在大权在手之后,难免担忧司马氏等豪门复辟,所以决定斩草除根。而曹氏、司马氏等都是世族出身,讲究贵族风范,往往不愿意行灭族之事。其实,刘裕高估了司马氏的号召力,早在20多年前,权臣恒温之子恒玄短暂取代东晋建立政权的时候,司马氏的势力已经消灭殆尽了,无力再重振皇权。刘裕对前朝皇族大肆杀戮,也使得自己的子孙最后不得善终。

刘裕篡位时,年龄偏大,刘氏子孙的根系相对薄弱。东晋灭亡,这个时候的刘裕年龄方面也比不了曹丕和司马炎,刘裕篡位时已经57岁,而且刘裕生子比较晚,这个时候长子刘义符只有15岁。刘氏其他子侄也都年龄偏小,整体势力偏弱。这些潜在的实力都比不了门阀士族的根系强大。

虽然司马德宗智力偏弱,司马德文为人宽善,但他们属于皇族,号召力仍存在,当初桓玄篡位,刘裕就是打着司马德宗的旗号进行讨伐桓玄。如果出现图谋不轨的人打着司马德文的旗号起事,整个局面不好收拾,北方的北魏拔拓氏如果南侵,刘裕必将背腹受敌。因此,复杂的国内局势也使刘裕不得不痛下杀手稳定政局。从此以后司马家族不复存在。其他各个门阀士族也只有逃到北方一条路可走。

刘裕的出身和司马炎有群不同。

司马炎的出身属于当时的世家公子哥,身后的势力特别的庞大。就算是不废了曹奂自己也有能力称帝并且也不担心曹奂会威胁到他的皇位,光是家族的力量就能够让他稳稳的做着皇位。还有一天我们大家要清楚当时的曹奂虽然还是个孩子,但是曹家的家族势力还是特别大的如果司马炎想要玩硬的杀光曹家所有的人,只能会造成天下大乱,别说自己建立晋朝了自己的家族能够得以延续都是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司马炎不得不好好的善待曹奂。

但是刘裕就不同了这家伙的家里穷的什么都没有,实打实的草根出身的一位将军。他之所以能够混到今天的这个位置完全是靠着自己带兵打仗给司马马家出生入死换来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旦刘裕做了皇帝,那么要必须的清除司马家的家族势力。不然的话他的皇位肯定是做不安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