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1)

被网友形容“过度真实”的《再见爱人2》,最近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走向——

导演组下场,和嘉宾对话。

起因是离婚男女的一次争吵,女方张婉婷认为,男方宋宁峰受到节目组聊天的影响,开始在一些观念争执上和张婉婷对着刚。在此前,宋宁峰极少做出类似正面刚的行为。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2)

因此,节目组在整件事结束后,张婉婷要求和节目组单向沟通。基于此,导演和女方张婉婷来了一次坦诚对话。表示如果愿意的话,节目组可以在录制期间删除和双方的微信。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3)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4)

这些内容,也作为节目正片给观众播放。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5)

但却让我产生强烈的不适感——这关系到,我们普通观众,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真人秀”这个题材的问题。因此认为有必要层层厘清以下3个问题:

01张婉婷在怪节目组吗?

在,多次出现。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6)

但在和导演组的对话中,“我对节目组没有真正的不满”。你能听出,她的言语中和此前和宋宁峰的争吵,存在矛盾的表达。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7)

我很理解张婉婷的表达,相反我认为导演成为当事方后,此刻的做法让这种表达缺少了合理性。

02张婉婷怪节目组是对的吗?

我认为不对。

有观众说,是张婉婷对真人秀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其实不是,她的理解非常准确,偏差的,只是她当下的需求。

张婉婷同意参加《再见爱人》绝不是冲动时的决定,而是一个理性的她。理想的她,希望这个真人秀有外力能影响他们的关系。

但冲动的张婉婷,不需要这个外力,甚至会走向指责这一外力。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8)

03节目组应不应该去对话?

我认为不应该。

第一,从行为本质来看,节目组根本无法做出真正的抽离。删掉微信,并不意味着“零干预”,也不能成为对情感关系干预的免责声明。旅行地点选择、游戏规则制定、飞行嘉宾的选择,每一项都会深深影响人物关系。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9)

第二,从行为结果来看。删掉微信更像是更多像是删掉了张婉婷的一个责备对象。也是印证了此前拥有个人微信聊天的影响多么大,(如导演自述2次),而不是此后对他们的影响多小。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10)

第三,从沟通影响来看。这一番对话没有保护好(单纯这段)话语空间里的弱者——张婉婷。反而进一步暴露了她性格里一直存在的一些弱点。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11)

真人秀的“真实”,在这档节目是毋庸置疑的。但节目组视乎一直在提示,观众们注意,这不是完整的人生,这只是镜头记录的人生。所以导演组选择在一个必要的环节,走在镜头前解释。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12)

但实际上,国产真人秀的创作历程中,导演组下场的对话并不是史无前例的。在《花儿与少年》里,在出现人身安全类事件时导演是一定要出现的。在《向往的生活》《快乐再出发》里,导演组无数次下场与嘉宾讨价还价。这并不是打破次元壁或是戏剧上的第四堵墙,它本身仍然是真人秀的一部分。

经过这么多综艺的洗礼,当今的观众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 ,已经学会了把“真人秀”本身作为一种工具。大家所有的判断,早就会基于“有镜头拍摄”这个常量而作出的。这个对话也不是一个基于观众立场的行为。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13)

《再见爱人2》张婉婷哭着反省自己(再见爱人2导演组下场)(14)

(虽然嘉宾这样说,但其实有很多,你看的跑男、鸡条都是)

所以我并不认为完整播出对话片段是一个最佳选择。至少在我看来,它让当事人进一步暴露缺点、干扰了观众对真人秀的理解、也并没有让导演角色在节目里有本质改变,这不是“共赢”而是“共输”。

我更建议没有这个环节,因为原本的“真”“人” “秀”三者关系,在《再见爱人》的节目里,本来就刚刚好。

个人观点,欢迎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