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南疆岁月(向南疆的岁月致敬)(1)

庭毫山:人在阵地在!

这都是一群跨世纪的人,曾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留在了20世纪70年代曾起炮火硝烟的南疆。他们曾有过共同的经历,庭豪山这个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将他们集结到一起,履行当代军人的神圣职责。在这个英雄的团队中,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无论是军人还是家属,都因共同的目标,谱写了一段令共和国铭记的历史。在纪念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胜利三十周年之时,这些分布在祖国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原十三团干部、战士,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庭毫山。大家聚到一起经交流后发现:十三团人尽管分散在祖国四方,各行各业,许多人依然那样出色与超群,更多的人是超越了自我,谱写了新的篇章。

应原通信股长邓子坚的邀请,团领导和部分机关干部又团聚海南,大家欢聚畅谈往事、共叙友情之时,原十三团团长邓诗新,政委王伟等几位团领导非常高兴地发现,在这群人中蕴含着一个强大叙事气场。他们纷纷追叙当年十三团火热的战斗生活,当年那忠诚于党、报国尽责、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践行经历,让他们兴奋,让他们回味无穷,总觉得应该留下些什么。于是,邓子坚建议:咱们是不是应该撰写团史,以示后人。一语破的,正合大家心意。这样一来,以十三团光荣战斗历程为素材,记叙自己的故事,成为大家的共识。作文的激情,成书的渴望,一时成为过去曾在十三团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

我丈夫晏安祥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从军经历很丰富,从参军到退休就没离开过部队。因工作变化,他随部队换防、调动了七八次,总是一个比一个工作艰难。他调回内地,在湖北省军区范围内就先后调换了四五个地方。我曾笑话他:“大头兵走天下,哪里需要哪是家。”

他是1978年底到广西的。当时,越南背信弃义,不断在边境制造事端,他从湖南随部队奔赴广西前线。他在那里工作、战斗了十一年,从带兵的连长、师机关的参谋,到在十三团任参谋长、第五任团长。特别是十三团的工作经历,给他人生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由于工作环境的不断调换,曾经受过生与死、血与泪、苦与乐的洗礼,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军旅生涯,更成为我们茶余饭后散步休闲时的宝贵谈资。在我们的闲谈中,涉及最多的是十三团的岁月。的确,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年代,局部爆发的战争也屈指可数。一旦爆发局部战争,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为了给国家发展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和谐的内部环境,作为一个军人能真枪实弹地与侵略者作一番较量,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一个当兵的人都能碰到的,有了这样的经历非常难得。所以,通过文字再现历史,大快人心,他举双手赞成。“盛世修志”不仅能使十三团光荣的战斗历程永垂青史,同时这也是我们进行革命爱国主义教育详实鲜活的好教材。

夜读南疆岁月(向南疆的岁月致敬)(2)

庭毫山阵地的石刻标语

写什么,让我们困惑许久。他在部队工作的时候,是一个英俊潇洒、气宇轩昂的男子汉,我十分珍惜他的过去。他在广西作战时获得的军功章,’98抗洪英雄庆功会上佩戴的红色绶带,包括湖北省委主办的《共产党员》特刊,其中的彩色插页上刊载他在冲锋舟上指挥抗洪抢险照片,我将它们都保存着,但这一切都已过去。人到了这个年龄,他将一切都看淡了。个人的经历再如何也微不足道,还是写写这个群体吧,他说。

为了帮助我写好这个群体,老团长邓诗新、原作训股长柴志华、原宣传股长欧阳春先后从网上给我传来了大量的资料。欧阳春传来几十万字的资料后问我,还要不要,还有一些散的?我回答说,先打住吧,

等我消化完了再说。估计他手上还有十几万字,可见战友们对编这本书的重视程度与参与热情之高。据邓团长介绍,撰写团史的通知传出后,十三团官兵积极响应,他已收到了许多作品。其中,有的写人物,有的写事件;有的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人写他人的故事。十三团的历史经他们的补充,更加鲜活、真实、动人。

我作为军人的家属,了解军人,了解十三团这个特定时期的特殊群体,是从接触该团大批资料开始。当不少材料汇集到一起的时候,我发现这个曾经存在的十三团是那样优秀与超群。

十三团从组建到整编,共有十三年八个月的历史。在历届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团队不断迈出新步伐,跨入广州军区的先进行列,成为一个英雄的团队。全团先后获得一百四十多个军以上表彰的荣誉,是广州军区守备五师授荣誉较多,层次较高的一个团。翻开《广州军区守备第五师发展史》你不难发现十三团在几个团队中最风光。在这部军史的荣誉篇第一节里,介绍了四个先进集体,十三团占三个,即边防前哨模范连(七连)、爱兵尊干模范连(五连)、英雄炮兵排(九连八二迫击炮排);第二节介绍了七个先进个人,十三团又占了四个,即战斗英雄肖绍平、侦察英雄江恒游、爱兵模范指导员傅塘根、模范指导员刘敏生。

当我真要写他们的时候,满脑子都是他广西战友的形象,这些人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中间的好多人都是那些事迹中的主角,可他们在我眼里是那样的平凡而普通,可他们为什么会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为什么这些将士在走出军营后,还能自觉地为军旗增光,为军人添彩,保持军人本色?从大的方面说,一切事件因那场战争而起源,一切人物因那场战争而铸造,一切故事因那场战争而写成。战争将他们人性中优秀的一面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在一个个关口面前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夜读南疆岁月(向南疆的岁月致敬)(3)

作者:刘军

作者:刘军,原边防五师十三团第五任团长晏安祥的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大江文艺》杂志社主编

因本文篇幅过长,将分期刊出,敬请留意下期:

(二)面对生死大问,他们是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