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干净,鱼儿就没办法生存;对别人太严厉,就没有朋友了。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无完人哲学原理(俗语水至清则无鱼)(1)

杨少英书法《海纳百川》作品选自:聚艺上品

我们来看一则故事:

在一个小镇的道路旁,一位老禅师和一位农夫坐在那下棋,

这时一位行人,我们称他为路人甲,他牵着一匹马走过来,向老禅师打听这个小镇的情况。

老禅师抬头看了看这位路人甲,问道:“你之前居住的小镇,在你印象中如何?”

路人甲回答道:“那里竟是些不三不四,素质低下之人,我在那住的十分不愉快,所以想换个地方居住。”

老禅师说:“施主,恐怕你搬来这个小镇居住,也会像之前一样失望的,因为这个小镇的人和你之前居住的小镇的人差不了太多。”

水至清则无鱼人无完人哲学原理(俗语水至清则无鱼)(2)

李志永荷花九鱼图《连年有余》作品选自:聚艺上品

过了一会,又有一位行人来询问同样的问题,我们称他为路人乙。

老禅师还是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位路人乙回答:“我之前居住的人十分友好,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因为想来这个小镇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想搬到这座小镇居住,尽管我还非常留恋之前的那个小镇。”

老禅师回答:“施主,你很幸运,这个小镇的人和你都是差不多的类型,相信你们会相处的很融洽。”

水至清则无鱼人无完人哲学原理(俗语水至清则无鱼)(3)

许国安国画柿子《事事如意》作品选自:聚艺上品

这时,坐在旁边的农夫不解,问道:“为什么两个人都是问你同样的问题,你的答案却是相反的?”

老禅师笑着说:“念由心生,如果你以欢喜之心待人,看万事万物自热都是欢喜的;如果你以悲苦之心待人,看万事万物自热都是悲苦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无完人哲学原理(俗语水至清则无鱼)(4)

许宜锦国画《四条屏》作品选自:聚艺上品

正如老禅师所说,如果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么我们的眼中都是美好的;如果以挑剔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么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不尽如意的景象。

生活中,如果总是以严苛、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那么在你眼中世界是不完美的。如果能以宽容、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心存善念、宽以待人,这样我们在为人处事上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