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新片《信条》公映以来,市场反应与观众期待之间有较大落差,其中一大罪状就是多重时间维度造就的叙事迷宫,让观影门槛提高不少,以致一些观众如坠雾里云中。回忆上次这么复杂乃至烧脑的观赏体验,居然是阅读小说《小团圆》——诺兰能与张爱玲有什么关系呢,可是就像伏地魔与林黛玉也能在网络世界里组成CP一样,古今大战今昔交汇,并非没有可能。

林黛玉怼人原版名场面加上bgm(娱乐脱口秀伏地魔与林黛玉之缘)(1)

《信条》剧照

不是要强行把这两人视为隔代知音,作为严肃的创作者,诺兰与张爱玲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堪称同类。仅就《信条》与《小团圆》而言,他们对于形式的极端严苛要求,草蛇灰线的伏笔,工整对称的结构,都体现出细致绵密的巧思。有评论说这类作品的形式本身就是其意义,结构本身就是其内容,进一步说,只有通过多重阅读之后,那些细细密密的布局用心才能水落石出,对于今天追求快感爽感的受众而言,这项工作耗神费力,显得不合时宜。

记得当年《小团圆》面市时,大多读者聚焦于该书自传性质的自曝八卦,或在书中“寻找兀自燃烧的句子”,却被小说前几章拦在门外,连一些张爱玲的拥趸和专家都批评出场人物太多,结构松散;林青霞最近撰文还说她每次看看就放下,在床头一放就是11年。也有打抱不平的,香港学者冯晞乾后来撰文道出《小团圆》其实采取的是穿插藏闪这种含蓄叙事法,以“隐现—回忆—揭示”的三重结构,勾勒出一部长篇的万水千山,这“不但界定了小说的叙事形式,其实也设定了我们的阅读方法,善忘的现代读者注定只能开卷兴叹。”这是《小团圆》的命运。

林黛玉怼人原版名场面加上bgm(娱乐脱口秀伏地魔与林黛玉之缘)(2)

《信条》剧照

现在来看,《信条》也逃不开这样的命运。诺兰从电影一开始就处处撒豆成兵,但是在快速推进的节奏里,那些海量信息完全让人无暇顾及,就又开始投身下一轮视听奇观。女科学家说,“不要试图去理解,而是去感受。”是让观众放心地把自己交给诺兰,尔后进入新世界。他祭出通天手段,既取悦你的感官,也尊重你的智商,如果“试图去理解”,请二刷三刷,他在时间尽头等你。

尊重观众智商,也不一定要用这样的极端手段。在网上有人花了十个小时拆解李安的一部电影,庖丁解牛方知其妙。有弹幕说你们想太多了,但就像易先生对王佳芝说的,“留心的话,没有什么事是小事。”这是老江湖说给小青年们听的,其实也是李安说给观众听的:电影疆域里寸土寸金,虽有闲笔,绝无废话,如果留心的话,步步生景,曲径通幽。只有慢读、细读、重读,才不枉创作者一番苦心。

来源: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