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三味工作室承制出品

本期导读

仁柔的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一系列神操作,

使朱棣有机可乘,最终将皇位拱手让人……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1)

/栏目主理人/ 邵圣懿

— 配合本期节目阅读文章 —

今天继续讲永乐大帝朱棣,咱们主要讲他篡位谋逆成功以及由此带来的终其一生都要强化自己统治合法性的事。

【上期】讲到了这出大戏当中,男主角朱棣、男配角是被他篡位的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还有一个幕后的编剧和导演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几个决策都挖了坑,为这出谋逆大戏打下了伏笔。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2)

朱元璋(剧照)

主要两个坑,一是分封藩王,把这些儿子、孙子分去当藩王,同时给他们兵权。当然上期咱们讲了在明朝建立初期,这是有他现实考量的,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样的分封藩王你注意了,一定要有一个能够镇得住他们的皇帝,朱元璋自己当然没问题了——他是开国皇帝,而且这些藩王是他的儿子甚至孙子,你们还能造老朱的反吗?

但是这事换成别的皇帝就不一定了,更别说换成主少国疑、年轻的朱允纹。这就是老朱朱元璋挖的第二个坑——那就是接班人选择这个问题。当太子朱标36岁英年早逝的时候,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儿子,就是皇太孙朱允炆来接班。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3)

朱元璋朱允炆(剧照)

这两个决定就是:一,分封藩王、二,让朱允炆来接班,其实单拿出来看都没有问题,都说得通,老朱也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把这两件事组合在一块,你注意了,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两者叠加综合作用,就给朱棣篡位谋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01 仁爱 柔弱,男配朱允炆好人一枚

到这儿咱们就得详细介绍几句男配角朱允炆了,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性格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叫“仁柔”——仁爱但是柔弱。对于统治者对于皇帝来说,仁爱当然是一件好事,你爱自己的子民;但是柔弱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讲,往往恰恰是最大的性格短板。而这个“仁柔”就是朱允炆的性格,他这个“仁柔”的性格从何而来?我觉得一个人的性格无外乎两方面的来源——一个就是内因,就是家庭的遗传;一个是外因,环境对你的塑造。朱允炆恰恰这两点可能对他都有影响。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4)

朱允炆(剧照)

内因上来说,他的父亲太子朱标给他了仁爱之心。“仁爱”是朱标非常鲜明的一个标签,同时也是朱元璋非常喜欢朱标的一点。朱元璋对于太子朱标是爱得非常偏执,偏执到甚至有些历史学家有这样的一种论断,他们认为最终朱元璋选择皇太孙朱允炆来做接班人,也是因为他太爱朱标,而朱标早逝之后,迫使他把对朱标的这种爱转嫁到了朱允炆的身上。这样的一种观点当然是综合各种史料的一种猜测揣度,你不可能找朱元璋本人来求证了。

但是朱元璋对于“仁爱”这两个字有偏执的爱,我倒是可以理解。因为人往往是你越缺什么,越想要什么。你想想朱元璋作为一个到晚年杀伐果决、展开清洗,杀掉了很多开国功臣的统治者,他又希望自己老朱家的基业能够千秋万代,希望后人把他描述成一个贤明皇帝,希望朱家的统治能够稳固——他自然想要自己的后代有皇帝的这种仁爱之心,所以他对于仁爱的朱标非常喜欢,这事倒也说得通。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5)

朱元璋(剧照)

这种仁爱之心也从朱标传给了朱允炆。在他登基成为皇帝之后,朱允炆曾经推行过短暂的叫“建文改制”,搞的就是宽政减刑这一套——减税负、减刑罚,这其实都是他仁爱之心的表现。这当然是朱允炆好的一面了,但是不巧的是作为统治者,他性格当中还有“柔”字,你可以解释成“柔弱”,也可以理解成“优柔寡断”。

朱允炆性格里头“柔弱”、“优柔寡断”从何而来?我觉得就和他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了,因为你想他作为朱元璋的第三代、孙辈,从小就是出生成长在皇宫的宫墙之内,就是皇族子弟,所以他自然没有见过社会的阴暗面、人心的险恶、战争的残酷,而这些恰恰是他成长当中缺的重要的一课。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6)

朱允炆(剧照)

02 军事奇才 心狠手辣,男主角朱棣雄才大略

这事儿咱们就要对照起来看了,马上想到男主角朱棣——朱允炆的四叔,最后篡位成功的永乐大帝,他成长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在他出生成长的时候是战火连天,他小时候颠沛流离,大明王朝在哪儿还没影呢!因为他成长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打下江山,他也不是什么皇族子弟,所以他见过了战争的残酷、见过了社会的险恶。这一部分是朱棣经历过,而朱允炆却没有的。咱们已经自然的过渡到男主角朱棣这儿了。

朱棣从小出生的环境,非常的草莽、颠沛流离。同时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签和特质——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一个优秀的将领。因为他是在10岁的时候就被封“燕王”,“燕”就是封地——是北京这个地方以及周边河北这一块儿。当然那个时候不叫北京而叫北平,因为明朝初期的京城是南京,也就是应天府。在他20岁的时候,朱棣就到北平来就藩了,来当燕王。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7)

朱棣(剧照)

由于他是戍边的燕王,所以朱棣最不缺的就是一个东西——就是战争经历,他是不断的和北边的蒙古人交锋的。而且在明朝建立之后,太祖朱元璋自己有几次御驾北伐亲征去打蒙古人,其中有两次朱棣都跟着他老爹去北伐蒙古了,而且这两次朱棣都建下奇功。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军事奇才,这样的杰出的军事能力也为他之后起兵造反能够成功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

这就是朱棣——出生环境草莽、成长条件艰苦、军事能力出众。还有一点就是他性格上跟他老爹朱元璋挺像的,叫做“心狠手辣”。所以你看这个男主角朱棣和男配角朱允炆两个人性格、成长环境是完全不同,很脸谱化的两个人,这要是戏剧冲突就非常的鲜明了,性格可以说天壤之别。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8)

朱棣(剧照)

03 如果你是建文帝,强敌环伺你怎么办?

男主角、男配角咱们都介绍完了,很清晰了。但是这出篡逆大戏要发生的话,对于男主角朱棣来说还缺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口实”,就是你起兵造反谋逆的合理性在哪里?因为你的侄子建文帝是你老爹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来的接班人,你有什么理由作为一个藩王去造反,去推翻他的统治?

这个理由、口实,朱允炆给朱棣准备好了——这就是男配角,这出大戏当中这男配角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因为在朱允炆二十岁继位登基之后,他发现强敌环伺,这些藩王都是手握兵权的他的叔叔,而且社会经验、政治经验都比他要丰富得多,所以朱允炆就感受到非常大的统治的威胁。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9)

朱允炆(剧照)

所以他登基之后想的几乎第一件事要削藩——削藩就直接去拿藩王的利益开刀了,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非常容易引起地方和中央矛盾的一个点。但削藩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你必须要缓和的来进行,必须要有充分的政治手腕,必须要给这些藩王充足的时间和好处,“温水煮青蛙”去慢慢的卸掉他们的权力和防备。但是朱允炆他又不具备这样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手腕,所以就引起了非常激烈的冲突。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10)

明朝王爷封藩图

当然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有些明粉在讨论的时候也会说,建文帝上来之后其实没有必要削藩。历史是没法假设的,但是的确当你知道一个历史人物做的某个决定引起了灾难性的后果的时候,你不可避免的会去想,在他那样的一种环境当中设身处地,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有没有其它的通路?其实这也是读历史非常有意思的一部分,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思维实验。

今天不妨咱们就来尝试一下:你设想自己是建文帝,在那种局面底下,你想要稳固自己的统治,是不是必须要削藩?或者如果你决定削藩的话,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这当然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天马行空去想。

04 书生误国瞎指挥,落人口实清君侧

但是建文帝朱允炆同志给大家提供了一套错误答案集合,简直把能犯的错都犯了一遍,所以这导致他最后不可避免的失败。

比如说他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削藩过于心急。咱们之前讲了要事缓则圆,温水煮青蛙。这二十多个藩王,你必须要各个击破。但是朱允炆同志非常心急,上来决定削藩之后,一个月之内削掉了三个藩王、一年之内削掉五个,这不可避免的让其他藩王抱团,因为发现皇帝已经把刀架到了我的脖子上,而且皇帝还是我的侄子。这是第一个。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11)

第二点就是当你决定削藩之后,怎么来排先后座次?先动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问题。“擒贼先擒王”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就是你应该先打那些实力强的藩王,比如说燕王朱棣、宁王朱权。其实当时建文帝朱允炆的谋士——主要是一些文官们,也分两派。一派就认为“擒贼先擒王”;但是另外一派说“不行,为了让陛下您削藩的决定有理有据,咱们得先去找那些犯了毛病,身上有瑕疵的藩王,先削他们。”

书生误国啊!你这时候都已经决定削藩了,不可避免的和这些藩王有一战,你还立什么“贞洁牌坊”?但是朱允炆就听了这一派的意见,决定先去削那些身上有瑕疵的藩王,而这些藩王其实实力并不是那么强。这反而给了实力强大的藩王——像燕王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给了他警惕性。更重要的是给了朱棣起兵造反的一个说得过去的口实,这口实就叫“清君侧”。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12)

因为你皇帝朱允炆现在身边有谗臣进谗言,导致你皇帝迫害朱家宗亲、迫害皇族,所以我要“清君侧”!所以叫“靖难之役”——平定国难。至于说朱棣是不是早有反心,这个不得而知。但是建文帝的确在自己削藩当中一系列幼稚的操作给了朱棣这样的“清君侧”的口实。因为你藩王造反,你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你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朱棣从造反一开始得先找好这个理由,恰恰是朱允炆给了他这个口实。

05 平叛仁慈坑队友,免死金牌送朱棣

而当朱棣正式起兵造反之后,朱允炆一系列操作更是体现出来他优柔寡断以及身上性格上的弱点,你看历史有时候真替他着急。

比如说燕王已经起兵,中央军要挥师北伐,结果朱允炆跟带兵的将领说了一句话,叫“勿使我背负杀叔父名!”这潜台词就是你抓朱棣可以,千万别把他杀了。您这是在想什么?这让前方将士这仗怎么打?你这等于给朱棣本人发了一个“免死金牌”啊。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13)

而朱棣本身又是那种横枪跃马要亲自上阵杀敌的将领,所以中央军后期其实在战场上有机会结果掉朱棣,但是正因为朱允炆这句“勿使我背负杀叔父名”,所有将领无所适从,最后好机会白白错失,让燕军一路挥师南下。你就说这朱允炆多让人着急,每次看到这儿我都觉得可笑,这两军都打起来了,居然还有这样天真的幻想。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他过于仁柔。其实起兵造反之前,朱棣的三个儿子在南京。当时朱允炆把这三个儿子扣做人质,对燕王是一种最大的胁迫。但是最终朱允炆居然把这三个儿子给送回去了,就少了一张牌。所以你看各方面就显示出来朱允炆确实是个好人,非常的仁慈,但是做统治者就缺一点狠劲。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14)

朱允炆(剧照)

06 用人不当送人头,开城投降他最快

朱允炆还有一点错误叫“用人不当”。当然这用人不当不能全怪朱允炆,首先他无人可用。因为他的爷爷朱元璋杀掉了很多开国元勋,所以能打仗的这些大将都被干掉了。明朝当时最能打仗的一位就是朱棣,起兵造反这个。这也导致中央军在起初北伐的时候,用的是65岁的开国老将耿炳文,这也是朱允炆手里仅存的还能用的将领。但是在一场大仗输掉之后,朱允炆又听信谗言把耿炳文换掉了。

接着在用人上就犯一大昏招,就是他启用了李景隆。这李景隆他老爹是开国元勋李文忠,但是李景隆自己打仗完全是个怂包,“龙生龙、凤生凤”这话在他身上一点不适用。他唯一干的一件事就是带着五十万明军的主力的中央军,北上给燕王朱棣送人头,这也导致明军主力大量覆灭。但是这打仗打输之后,李景隆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当朱棣挥师南下打到南京城下的时候,李景隆开金川门,开城门迎降。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可以说败光了他老爷子李文忠开国元勋的名声。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15)

李景隆投降献城(剧照)

“靖难之役”具体的打仗过程咱们就不详细讲了,但是通过这两期内容,其实你就发现这出谋反篡位的大戏,男主角朱棣主角光环过于耀眼,能力出众;而男配角朱允炆身上性格短板又过于明显;再加上背后的总编剧、总导演朱元璋挖的坑,埋下的伏笔,剧情不可避免的朝着朱棣谋反篡位成功这个方向去前进了。

当然了,朱棣虽然给自己找了一个叫“清君侧”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毕竟是谋逆造反,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朱棣在造反成功之后,就更加要强化自己统治合法性。这个事情,这样的一种执念从他入南京城门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后边咱们接着说。

朱允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允炆到底有多无知)(16)

朱棣(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