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孙武 字:长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十六计现代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十六计现代故事
中文名:孙武
字:长卿
追尊:沪渎侯(北宋)
外文名:SunTzu
别名:孙子,孙武子,孙书、兵圣
国籍:齐国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齐国乐安
出生日期:公元前545年(丙辰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70年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
信仰:兵家
主要成就: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着《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
代表作品:《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武兵书》等,被誉为“兵学圣典”
历史地位:兵圣
学派:兵家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 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 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着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着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着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小时候的故事孙武出生的当天晚上,同在朝中为官的孙武的祖父孙书和父亲孙凭都赶回家中。 全家上下自主人到仆人都沉浸在无比喜悦的氛围之中。 孙书望着襁褓中的孙儿,真希望他快快长大,继承和发扬将门武业,报效国家。 孙书决定给孙儿取名为“武”,孙凭完全赞同。 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 古兵书上说“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 孙书还给孙儿取了个字,叫“长卿”。 “卿”在当时为朝中的大官,与大夫同列。 孙书为齐大夫,孙凭为齐卿。 他们希望孙儿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在朝中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事情果真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随着孙武的长大,逐渐显现出对军事的爱好和特有的天赋。 也许是自幼受到将门家庭的熏陶,孙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富有创见,而且特别尚武。 每当孙书、孙凭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他们,让他们给他讲故事。 他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而且百听不厌。 时间一长,在一旁侍候孙武的奴仆、家丁也都学会了。 于是,当祖父和父亲不在家时,孙武就缠着他们给他讲。 除了听故事,孙武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兵书。 孙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
《黄帝兵书》、《太公兵法》、《风后渥奇经》、《易经卜兵》、《军志》、《军政》、《军礼》、《令典》、《周书》、《老子兵录》、《尚书兵纪》、《管子兵法》及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阁楼。
孙武就喜欢爬上阁楼,把写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 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家聘的老师,甚至直接找祖父、父亲问个明白。 有一次,孙武读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就跑去问老师:“先生,祀是什么?戎是什么?”老师想今天孙武问的问题倒是简单,于是随口说:“祀是祭祀,戎是兵戎。 ”孙武接着问:“祭祀是种精神的寄托,怎么能和兵戎相提并论为国家的大事呢?”老师顿觉奇异,一时答不出来。 孙武接着说:“只有兵,才是国家的大事,君臣不可不察的大事。 ”孙武长到8岁,被送进“庠序”(政府办的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 当时,“五教”、“六学”是“庠序”的主修课程。 “五教”是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六学”是指六种基本科目的学习,即礼、乐、射、御、书、数。 少年孙武天资聪明,对那些艰涩繁杂的“五教”以及规定的文化基础课,看三两遍就能熟记于心。 往往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苦读,他早已记熟,跑到外面玩去了。 有一次,老师以为他贪玩,把他叫回去准备责罚一顿。 责罚是要有理由的,老师就把刚刚学过的一段课文向他提问,孙武对答如流。 老师找不出责罚的理由,只好作罢。 久而久之,老师感觉这孩子有不同常人的天赋,将来必成大器。 于是教育孙武也就更加用心了。 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 在“射”、“御”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了“射”、“御”的基本内容及学习“射”、“御”的意义。 “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的主要项目。 在齐国,每年的九月,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逐赛,是国家选将取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有志之士展现自我,步入仕途的绝佳良机。 接下来,老师还重点讲解了齐国自古就有的“尚武”之风。 约在夏商之际,或更早一些,齐地的夷人就以善射而闻名遐迩。 夷人的“夷”字就是“大”(像正面伸臂的人形)的身上挎着“弓”组成的象形字。 神话传说中,东夷的英雄是羿。 他用弓箭驯服了十个太阳,同时射瞎了黄河(河伯)的眼睛。 他还射死封豕长蛇,并在青丘(古钜淀湖一带)把猛禽“大风”射死,为民除害。 人们尊称他为“后羿”。 殷商时期,齐地的英雄蜚廉“以才力事殷纣(《史记·秦本记》),一生非战即斗,最后战死在海边上(蜚廉冢在今广饶县城东)。 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灭商,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尚武风俗得以承袭,并发扬光大。 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太公受封之日曾得到周王室赋予的征伐特权,可以代表周王室征讨其他国家,齐国推崇尚武习俗便成为必然。 据史记载,齐国曾多次对莱、杞、奄、阳、谭等小国用兵。
二是齐地有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马的优越地理环境,养马业在诸侯国中捷足先登,这就为军事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自桓公时起,齐国就是各诸侯国中马匹最多的国家。 桓公时,一次赠予卫国良马就达300匹。 孙武家所处的青丘地区,就是齐国的养马基地。 由于受尚武精神的影响,齐国从国君到士兵,莫不以勇武为荣。 “射”和“御”,是齐人首练的武技,主要用于长距离的攻击,是军事活动的重要手段。 齐人向来以“射”术和“御”术的高低为荣辱,这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要想出仕入相,为国家重用,首先必须练好这两门科目。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训练中,孙武对“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 孙武刻苦练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很快,孙武就成了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孙武没有满足,没有就此止步,依旧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此时,孙武心中朦朦胧胧有一个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象他的祖父孙书、叔父田穰苴一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
趣闻轶事
公元前506年,武率军出奇不意,逆淮而上,直插汉水,意取楚都。 然,隔岸观之,敌众我寡,六万吴军千里奔袭,疲态日现,军心日糜。 武察,计上心来。 一日,大战将至,武唤自酿美酒列于军前,顿酒香四溢,沁人心脾。 军士大喜。 武命全军皆品之。 闻其香,酒兴大起。 品其妙,数日之劳顿尽消也。 军心大振。 见状,武命人撤去美酒,正色道,此等美酒,及天降甘霖,待吾军完胜,方可痛饮之!翌日,鼓声四起,吴军势如猛虎,五败楚军,终攻破郢城,大胜而归。 武将此美酒,战车载之。 与楚域大宴全军。 此后,武每胜必赐此美酒于军士。 更将此酒作为贡品,献于吴王阖闾。 王大喜,惊为天露。 后,此酒因武而得名,后人称其“孙武宴”,以上品酒质及独特历史渊源,得以流传至今,千古不衰。 死因关于孙武的结局,有的史书说他是被杀戮而死的。 《汉书·刑法志》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 "颜师古注"诛戮"的人名云:"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也。 "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亦承袭其说,谓"孙、吴、韩、白之徒,皆身被刑戮,子孙不传于嗣"。 此说把孙武与吴起、商鞅、韩非、白起并列在一起,可知他晚年的景况必然不妙。 在伍员被杀以后,孙武可能受到牵连。 他或者因与伍员同样诤谏,激怒了夫差而遭不幸,或者就因为他是伍员的知友,夫差诛杀伍员后迁怒于他。 不过,孙武被"诛戮"之说始见于《汉书·刑法志》。 《史记》本传既没有记载,《汉书》也未言其原委和出处,故这个说法还可存疑。
苏州目前还有孙武公园 和孙武纪念馆 等时间允许去看看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