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创建日期:2020-08-27 来源:天中晚报客户端

摘要:

天中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琳琳

泌阳县是民间文化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各种民间曲艺,源远流长。河南坠子尹喜派是泌阳县流传的代表曲艺之一,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1957年泌阳县曲艺队成立,朱子亭为老师,主要以坠子为主,于是有了专业的演出队伍。

相传自宋末元初,山西全真教道士王重阳在河南传教,以说唱为主。此说唱即河南坠子的雏形。泌阳的尹喜派(尹喜,女),则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到现在已传承了近20代。

河南坠子的唱腔可归纳为起腔、平腔、送腔、尾腔四部分。在主体唱腔中,根据唱词中不同句式的格律,使用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韵、巧十字、拙十字、寒韵、滚口白等唱法,产生节奏和旋律上的变异,表现不同的感情。

河南坠子在形成过程中,以新鲜活泼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三弦书和山东大鼓艺人参加到改革创新的行列中来,使河南坠子增加了大量曲目,丰富了演唱技巧,促使这一曲种日益成熟,并流传到山东、安徽。

最出名的河南坠子是哪一个(走近非遗系列报道之三十八)(1)

1913年,河南坠子出现了第一个女演员张三妞,随后又出现了乔清秀、程玉兰、董桂枝3位名家。女演员的出现,使河南坠子扩展了唱腔的音域,改革和丰富了唱腔的旋律,伴奏技巧也有所提高。不久河南坠子传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影响也随之扩大,至上世纪3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

河南坠子生长在河南并深深扎根于民间,特别是尹喜派,更是生根发芽于泌阳县。河南坠子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其他曲艺甚至戏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2010年河南坠子尹喜派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尹喜派十六代传人王崇贤1962年开始在全国各地演出。河南坠子尹喜派自“文革”后期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一直处于繁荣时期。当时,他们经常在村里表演,农民们称之为“说书”。演出收入并不多,大多以粮食为酬劳。

最出名的河南坠子是哪一个(走近非遗系列报道之三十八)(2)

那时没有照明设备,也没有扩音器,所有的家当就是一个弦子、一个踏板,没有人帮忙。每到夜幕降临时,农家的打麦场上就坐满了人。每场听众有二三百人。

尹喜派民间艺人金保真是女性。小时候,家庭贫困,看到走街串巷的民间艺人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还能赚点儿钱补贴家用,就很羡慕,她16岁那年拜师学了艺。最后也是通过坠子和出生于坠子世家的爱人走到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金保真一边抚养孩子,一边传授技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活动也越来越多,这就使河南坠子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今后,河南坠子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传承与创新,使之更适应当代市场的需要和群众的审美需求。

最出名的河南坠子是哪一个(走近非遗系列报道之三十八)(3)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视,泌阳县各级党委、政府也对县域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扶植和保护。针对河南坠子尹喜派在历史上的影响和现在的处境,县文化局拨出专款用于对河南坠子尹喜派的研究与保护。

(图为资料图片)

天中晚报原创文图(视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