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不是扶不上的刘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1)

刘禅 剧照

公元271年,有一个人在洛阳去世了,享年64岁,他叫刘禅。这个岁数在当时应该算是高寿了,他爹刘备62岁的时候走了、诸葛亮52岁的时候就走了。不过这哥们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的评价太低,谁家孩子不好好学习,父母就会说别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为什么我们对刘禅评价这么低,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电视剧闹的。第一,演员长的不够帅、第二,尽往傻了去演,导致大家都觉得刘禅很傻、很天真可《三国演义》)是本小说,罗贯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杜撰的,所以真实性不是很高。刘禅在历史上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我觉得用大智若愚来形容他比较确切。

刘禅真不是扶不上的刘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2)

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后,不得不低调

这个事大家都知道,刘禅他爹被东吴陆逊打败以后,退守到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病危把诸葛亮叫到床前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就是,诸葛亮你很厉害、能成大事,我儿子要是还不错你就辅佐,要是不咋地你就自己当皇帝。

这句话最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诸葛亮有实力取而代之,第二,刘备觉得他死后刘禅有危险,先警告一下诸葛亮同志。刘禅当时就在旁边,估计自己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刘禅的内心深处一定有阴影,那就是要听诸葛亮的、要低调,要不然被取而代之以后性命堪忧。

刘禅真不是扶不上的刘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3)

诸葛亮剧照

我还有个疑问,就是这次托孤之前,刘备一定找刘禅透漏过自己的担忧。刘禅即位的时候才十七岁,资历尚浅、武力不够、亲信也没几个,不低调一定死的早。这是一种智慧,结果在《三国演义》里被拍成了傻。

刘禅真不是扶不上的刘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4)

刘禅剧照

独掌朝纲、守住江山29年

公元234年10月8日,带着遗憾和未实现的理想,诸葛亮去世了,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为啥这个谥号,估计一是为了感谢诸葛亮为刘家的付出,二是为了感谢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所以封了个忠武侯。

这一年刘禅27岁,终于可以亲政了。刘禅总体上延续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没有大兴土木、也没有沉迷于酒色,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干活。大家肯定会说,刘禅不思进取、没搞统一大业。

统一大业刘禅是没搞,不是不搞,实在是实力不允许。自从荆州被关羽大意失了之后,蜀汉都在走下坡路了。刘备又在夷陵之战中,把蜀国的老底败了个精光,后来的诸葛亮又多次用兵。蜀汉到刘禅的时候基本是无兵可征、无将可用、无税可收。刘禅能把这个破江山守29年实属不易,到最后灭亡的时候官吏只有四万、吏治比较清明、老百姓也基本上能活下去,也算治国有方。

刘禅真不是扶不上的刘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5)

邓艾灭蜀

蜀汉灭亡,做个“安乐公”也是无奈

公元263年,蜀汉被魏国大将邓艾给灭了。蜀汉的覆灭刘禅是有点责任的,灭亡手续就是他办的。大家想一想,刘禅不投降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大不了就是拼死抵抗。蜀汉的实力就在那明摆着,再打下去或者游击战,受苦的不还是平民百姓。坚持下去无非就是经过一场生灵涂炭之后再投降而已。

刘禅真不是扶不上的刘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6)

乐不思蜀

刘禅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那句“乐不思蜀”了。大家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就知道了,说这句话就是为了保命而已。司马昭宴请刘禅问他想不想故国,试想一下如果回答想的话,估计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历史上斩草除根的故事没有一千个,也有八百个。刘禅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异常苦闷的走完了他64年的生命历程。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刘禅真不是扶不上的刘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7)

刘禅

最后我想说,刘禅不是一个雄主但他是一个好领导。他对大臣很好、对托孤的诸葛亮也很好、对老百姓也不错。那么困难的环境下,把他爹的基业又多守了29年,最后覆灭的时候又没有出现生灵涂炭,实属不易。他也许根本就不适合干皇帝这个工作,可是也没有办法,命运选择了他。他就按部就班、老老实实的把这个工作干下去。最后的蜀汉灭亡他有责任,但绝对不是主要责任。

大家觉得刘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