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是广东省地级市,
古称端州,
被誉为中国砚都,历史文化名城,
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肇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历史上曾是西江流域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从汉到清多次成为
岭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最早的交汇处。
明清期间
两广总督驻肇庆长达180余年左右
这是肇庆历史上一个特别辉煌的时期
对肇庆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肇庆两广总督府复兴设想图
两广总督的源起
两广地区(广东、广西)设置总督,始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这一建制在当时尚不稳定,到成化元年(1465年),朝廷为平“瑶乱”再派韩雍出任两广总督,才成定制。
◆成化五年(1469年)
两广总督韩雍在广西梧州创建总督府署,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总督府署。
◆嘉靖十五年(1536年)
两广提督钱如京在肇庆府设立督抚行台。自此以后,肇庆府成为两广提督(或两广总督,或广东巡抚)的临时办公地。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德庆州泷水县罗旁山成为两广的军事主战场,外患也日趋严重,而广西梧州与惠州、潮州相隔2000里,文檄往来与征调较难,两广提督吴桂芳便将两广提督府署从梧州迁到肇庆(今肇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肇庆府城旧貌
我们说的“两广总督府在肇庆”,就是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提督吴桂芳将两广提督府署从梧州迁到肇庆开始。
清朝的两广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
▲肇庆两广总督府旧貌(照片来源:肇庆手机报)
两广总督府在肇庆的遗存
如今的肇庆市政府所在地是原两广总督府遗址。据史料记载,驻肇庆的两广总督府经多任总督扩建,至清代康熙年间时,已有厅堂门房、亭台楼阁、牌坊、庙宇等建筑,还有花园和假山、水池等。
两广总督府在肇庆遗有三宝
一宝:七星岩水月宫前的明代石狮
它们曾经镇守两广总督府大门两侧,分别用整块的红砂石雕刻,据专家考证,“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苏泽明 供图
二宝:阅江楼
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两广总督张镜如以正东路石头岗上的崧台书院等建筑为基础,仿唐代江西南昌滕王阁样式,修建了阅江楼。阅江楼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
▲梁亮 摄
三宝:清康熙皇帝手迹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郭世隆到肇庆担任两广总督。郭世隆深受康熙皇帝器重,康熙皇帝赐给他及其两子手书。郭世隆离任两广总督,特将康熙皇帝的手书勒石刻碑,制作了6块御书碑立于两广总督府,后被移到阅江楼存放。
肇庆的行政区域
明清期间,肇庆府曾经管辖今高要、端州、鼎湖、四会、德庆、封开、广宁、新兴、罗定、郁南、云安、高明、恩平、鹤山、三水、阳江全市的区域,直达海边,堪称“一线海滨城市”!
▲红线标注范围为光绪年间的肇庆府
两广总督在肇庆期间的大事
两广总督在肇庆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平定瑶民起事,二是消灭倭寇和海盗。
平定瑶民起事
肇庆地处岭西要冲,古代曾为西江瑶族人民聚居的中心。 明代曾经出现过以罗旁山区为中心的瑶族人民大规模的斗争活动,震动广东、广西二省,并惊动明代王朝,派遣两广总督率领十万多军队,围剿罗旁。 明万历四年大征罗旁后,明王朝为此把罗旁山区周围设置罗定州及东安、西宁二县,以便加强对瑶族人民的统治。
消灭倭寇和海盗
明代倭寇为患,是一个突出的历史问题。据历史记载,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于明嘉靖乙丑年(1565年),与福建总兵戚继光大破倭寇与海盗。 同年,俞大猷前来肇庆拜见两广总督吴桂芳,随后游览了七星岩。而另一位两广总督谭纶,则是与戚继光、俞大猷一起抗击倭寇的名将。 可以说,整个明清时期的两广总督,均参与了抗击倭寇和海盗的战争。
两广总督府驻肇期间,建立完善了肇庆府地方政权,稳定了肇庆府的社会治安,沟通了陆运、水运交通,治理了西江水患,促进了经济、教育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为肇庆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如今的肇庆,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城区的七星岩,湖山一体、波光岩影,兼有阳朔之山、桂林之水形胜,美不胜收,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
鼎湖山山高林密,峰峦竞秀,鸟语花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沿西江、绥江溯江而上,盘龙峡、“天下第一石”、千层峰、广宁竹海大观、燕岩等景点次第展开,构成千里画廊。
广州新中轴线文化“四大馆”,开启城市新地标
岭南大地上散落的“明珠”,每个地方都让人向往
不出省!广东小众海岛,人少风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