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将往哪一方向变化——叔本华

职场上,你是否遇到过下面情况:

批评别人时,只会一味的批评,但是提不出建设性意见;

别人拿出来的方案,你就是不同意,但是又拿不出替代性的方案;

客户给你提了需求,但是你感觉按照他的要求做了,客户总是不满意,最后只能放弃订单;

习惯性的把方法当做目的,你的目的是召集大家解决问题,结果却把重点放在开了几次会,做了几次会议记录上;

你为公司做一个演讲,结果你辛辛苦苦准备了半天,大家不但没有掌声,反而睡倒一片……

之所以发生上述情况,主要是我们太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跳出现象看本质

看不到下属的实质需求,你就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理解不了客户的真正需求,你就不能做到让客户满意;不分析演讲的对象需要,你就不能做出让受众爱听的演讲。

但是,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老犯这样类似的错误,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缺乏“WHY型思维”。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1)

那么,什么是“WHY型思维”?“WHY型思维”有哪些好处呢?

“WHY型思维”又叫“WHY型扩散思维”,是美国作家西蒙·斯涅克在《乔布斯让Apple红遍世界的黄金圈法则》一书中提出的:

黄金圈法则的精髓就是将“为什么”放在最核心的位置,首先弄清楚原因,再往外剖析该怎么做,最后才扩散到最外层即“做什么”。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2)

“WHY型思维”是一种站在更高维度看待问题的方法,真正跳出自我为主的怪圈,让我们更能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更能找到问题的上层目的。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3)

总结起来,“WHY型思维”有两个优点:

①“WHY型思维”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问题,找到上层目的”

拥有“WHY型思维”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事件的“上层目的”,探究真正的目的,如果发现还有其他应该解决的问题,就要“重新定义问题”。也就是说,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此外,思考上层目的还有另一个作用。即使问题本身没有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思考上层目的,在如何解决问题方面获得线索,例如应该优先解决哪个部分,应该向着哪个方向解决等。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4)

这两种作用的不同,也是“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与质疑初始问题是否妥当或者“重新定义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不同。

这也可以理解为“战略”与“战术”的不同。“战略”指“思维层面的战斗”,考虑的是要在哪里作战,如何将战场转移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等问题。

而“战术”考虑的则是如何在现有战场上取得胜利。这种上游与下游的不同,和前文介绍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是一致的。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5)

②“WHY型思维”可以从两个角度 “超越时间”

面向过去追问“为什么”,可以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探索导致结果的原因;

面向未来询问“为什么”,则可以从“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出发,思考目前的方法所能实现的目的。

“Why”能够超越时间的制约,将现在与过去、现在与将来连接起来。

通过“面向过去的Why”和“面向未来的Why”,则可以上升到更高的思维层次,从时间上把两个场所连接起来。也就是说,充分的运用“WHY型思维”,能从更高的层面在下层的事物之间建立关联。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6)

职场上我们应该如何运用“WHY型思维”呢?

这里给你提供3种方法:

第一:照单全收之前先“推敲”,找到客户的真正目的,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里通过一个例子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利·福特通过大量生产使T型福特汽车获得普及,他有一句名言:“如果你问顾客想要什么,他肯定会说‘想要跑得更快的马’。”

这句话从某个侧面很好地诠释了Why型思维追问“为什么”的重要性。如果福特公司“完全”按照顾客的要求去做,恐怕后来得到普及的就是“福特牌快马”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7)

如果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顾客的要求,那么问题就是“制造跑得更快的马”。

而另一方面,如果用“WHY型思维”去思考顾客的上层目的,也就是“为什么想要跑得更快的马”,便可以了解到顾客的真正需求——也就是上层目的——可能是“希望得到快速、安全又便宜的交通工具”。

这样一来,方法就不一定必须是“马”,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汽车等能代替马的交通工具”。像这样,通过追问为什么来思考上层目的,就有可能找到顾客想都没有想过的解决方案。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在你把产品展示给人们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顾客提出的需求常常只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只有用“WHY型思维”去思考顾客真心需求,找到客户的真正目的,才有可能得出具有创新性的答案。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8)

第二:别把方法当作目的,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例行工作”

错把方法当目的,是现代职场人最常犯的错误——《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职场上,很多人常犯错把方法当目的错误,特别是在一些比较稳定的组织、比较有传统的大公司或大企业中,“把方法当作目的”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些所谓的“例行工作”就是例子。

所谓“例行工作”,是指不用逐一确认其目的,只要用相同方法按时实施即可的工作。

“例行工作”所占的比例越大,需要思考的内容就越少。长此以往,没有任何变化,组织就会在“一汪死水”的状态下逐渐失去活力。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9)

“开会”本身成了目的,缺乏真正目的、效率低下的会议就会越来越多,甚至可能出现“思考开会目的的会议”等本末倒置的情况。

员工在这种组织中待得越久,思维就会越僵化。

开会的目的不外乎“做出决策”和“分享信息”。如果是“分享信息”的会议,其上层目的是什么(分享信息本身应该不是开会的目的),参加者对该目的是否拥有共识,这些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会议的效率和参加者的积极性都完全不同。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10)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上层目的。从各个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为什么的为什么”。

  • “下一步”要做什么(调查、分析等的“下一步工作”)?
  • “下一步的下一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针对“为什么”的答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
  • To Do(行动)的上层目的是实现下一步的To Be(状态)
  • ICT等工具的上层目的是希望实现的目标(利润、销售额、成本等)
  • 具体业务的上层目的是经营目标(利润、销售额、成本等)
  • “上司”安排工作的上层目的是“上司的上司”
  • 客户提出要求的上层目的是“客户的客户”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11)

在此不再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解说,但是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上述所有这些工作都“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

虽然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但几乎所有工作场合的所有员工,都常会把其中的某项或者全部都当成了目的。

面对那些已经成为惯例的措施,我们应该随学会运用“WHY型思维”,主动追寻其目的,避免出现颠倒主次的现象。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12)

第三:学会使用“批判性思考”,多问为什么,避免人云亦云

见怪不怪、人云亦云是“庸才”两大特点征——《人才盘点:创造驱动型组织》

从思考的角度来看,世间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就是“想得浅的人”和“想得深的人”。

想得浅的人,总是会觉得“这种事见怪不怪”“以前一直是这样的”,从而不作任何思考,很容易就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或“八成的人都赞成”,就随波逐流了。

这样可能会比较轻松,但是想得浅,就只会“被人推着走”,而不会推动别人。

如果想让事业或者人生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且这个方向还要尽量获得更多人赞同的话,就必须要从思考的深度,即“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思考的意思就是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凡是多问为什么。

可能有朋友会问,怎么才能更好地进行“批判性思考”呢?这里就给你提供3种方法: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13)

①明确目的是什么

要明确自己在做的事情,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

例如目的是去附近的便利店买牛奶的话,就要带上“钱包、手机和钥匙”再出门,这种行为不用思考也能做到。

如果目的是去附近的便利店买牛奶,但却“花时间打扮得花枝招展,带上旅行用的皮箱出门”,感觉就跟目的完全不沾边了。

但是在商界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原本的目的都跟大家所进行的思考和行动有很大出入。

②明确思考模式框架

遇到问题要摆脱思维定式,既要找到过去常识和成功经验之间的联系,又要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你上次的谈判因为你的善于交际而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但是,在进行下一次谈判的时候,你既要结合过去的成功经验,又要考虑新的客户的需求,不能一概而论的认为,只要善于交际就能成功。

要不断地自我批判,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

③不断发问

就某个问题(进行不顺利的)进行谈话的时候,听者摆出“批判性倾听”的姿态,是非常重要的。

姿态,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入相互抱怨的“惯有模式”时,必须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将自己放入问题中。

【然后又如何?so what?为什么是这样?Why so?】

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就可以避免自己陷入“惯有模式”。

将表面的很多事实,用“然后又如何?so what?”“为什么是这样?Why so?”进行发问,挖掘事实,将其作为一个结构的问题来看待,就可以发现“什么是真正的问题”了。

100种思维模型系统思维(WHY型思维)(14)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什么是“WHY型思维”,以及在职场运用“WHY型思维”的3种方法:

第一:照单全收之前先“推敲”,找到客户的真正目的,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别把方法当作目的,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例行工作”;

第三:学会使用“批判性思考”,多问为什么,避免人云亦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