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有42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11位女性名列其中,成为国家最高荣誉获得者中的巾帼先锋。

今天,我们为您讲述的是“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获得者秦怡的故事——

国庆前夕,正在沪上医院疗养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梳妆齐整,端坐在轮椅上,聚精会神观看电视直播。这一天是9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在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电影青春之歌秦怡(共和国的女儿秦怡)(1)

9月29日上午,秦怡在病房中收看颁授仪式,她说:“感谢党给我的这份荣誉,我永远爱我的祖国。” 丁阳凯/摄

尽管因身体原因,无法赴京参加仪式,但97岁的秦怡始终打足精神,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之际,她要在病房里见证这庄严一刻。

秦怡说:

国家给这么高的荣誉,很激动,感受很多,很想流泪……

1922年出生的秦怡,16岁开启舞台生涯,25岁走上大银幕。跨越世纪的风霜雨雪,90多岁高龄,她依然在不断攀登新的人生高峰。

秦怡的演艺生涯与新中国的革命和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1922年,秦怡出生于上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武汉保卫战打响,16岁的秦怡毅然离家,登上了由上海驶向武汉的邮轮,一心投奔抗日前线。

秦怡说:

就拎着一个小包,没人知道。很简单,我就是想到前线去,抗战胜利我就会回来。

经受着抗战烽火洗礼,秦怡在中国南方各地辗转。在重庆、成都的8年里,她很快加入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中,成为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中华剧艺社骨干,成了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之一,思想上也逐渐成熟。1949年迎接新中国诞生时,秦怡发自心底呐喊。

秦怡说:

解放了,我们终于可以好好演戏、演电影了!

在中国影坛,秦怡是公认的德艺双馨艺术家,是“新中国22大影星”,是周恩来电影青春之歌秦怡(共和国的女儿秦怡)(2)总理口中“中国最美的女演员”。

在她8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她先后主演了《农家乐》《铁道游击队》《女篮五号》《青春之歌》《摩雅傣》《海外赤子》等数十部影片。

电影青春之歌秦怡(共和国的女儿秦怡)(3)

1950年,28岁的秦怡,在电影《农家乐》中扮演女主角。

《两家春》里,她是拥有勇敢品德,来自北方农村的童养媳坠儿;《马兰花开》里,她是能顶半边天的拖拉机手马兰,《青春之歌》中,她是慷慨就义的共产党员林红,《铁道游击队》里,她是与敌人周旋的芳林嫂,《林则徐》中,她是抗击侵略者的女英杰阿宽嫂……

电影青春之歌秦怡(共和国的女儿秦怡)(4)

电影《女篮五号》中,秦怡饰演林洁。

一个个鲜明的银幕形象背后,凝结着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近乎苛刻的自我 要求。

她这样回忆自己塑造、打磨过的角色——

电影青春之歌秦怡(共和国的女儿秦怡)(5)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秦怡饰演芳林嫂。

在《铁道游击队》剧组学习“怎么扔手榴弹”,一个动作要重复十七八遍,趴在土坡上,要跟男演员一样吃苦耐劳;

电影青春之歌秦怡(共和国的女儿秦怡)(6)

1960年,秦怡主演电影《摩雅傣》,在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母亲米汗和女儿依莱汗两个人物。

在拍《摩雅傣》时,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仅是学习如何驯马,就花了很大力气。

多年后,秦怡在名为《跑龙套》的从艺录里写下一句话:

如果诚心诚意地演,一两句台词也能塑造人物。

1959年5月,“入党不早,但做工作意识很早”的秦怡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入党之后,她的第一个银幕形象正是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红——一个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

电影青春之歌秦怡(共和国的女儿秦怡)(7)

电影《青春之歌》剧照。谢芳(左)饰演的林道静和秦怡饰演的林红在一起。

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影片,《青春之歌》在当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林红这个戏份并不多的配角,成了整个影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之一。

小说《青春之歌》作者杨沫曾这样评价秦怡的表演。

林红这个人物塑造得很好,特别是监狱这场戏,她鲜明地揭示了共产党员誓死不屈的气概,深深地感动了观众,使不少观众流下了眼泪。当然,让观众感动得流泪,这不是演员创造角色的目的,秦怡同志之所以演得好,更重要的是在于她还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

而秦怡在清晰分析自我角色的同时,也把角色的成功归功于剧组其他创作人员。

秦怡说:

林红是我扮演的共产党人中最美的一个,这不是说形象好看,而是用精神和信念去打动观众。

我喜欢这个人物,但是这个人物只有那么一场戏。你怎么在最短、最简单的一点戏当中把她突出来。我就是要她能够立体感强,能站起来。

摄影师聂晶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我和他讨论,灯光一定要打得清晰,要把人拍出棱角感来,不能打表现‘高、大、全’的红光。他把林红拍得很美。

崔嵬导演在拍监狱戏时把现场清到只剩下两三个必要的工作人员。说台词时,静得只听到我自己的声音,我说到哪儿,自己就仿佛来到哪儿。我想这样就是演员和角色的‘里外一致’了。

200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在上影演员剧团排演的大型情景诗剧《军魂》中,秦怡主动担当艺术顾问,强忍病痛,为剧目质量把关。

为了帮助年轻演员快速成长,她心甘情愿一次次“跑龙套”,87岁出演《我坚强的小船》中奶奶的角色。

电影青春之歌秦怡(共和国的女儿秦怡)(8)

电影《我坚强的小船》中,秦怡饰演奶奶。

秦怡说:

一定要敲木鱼一样的,而且不断地有文化艺术作品出来。宣扬什么,爱什么,丢弃什么。你是社会的人,国家的人,归根到底要学习。

我90多岁了,经历了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更加觉得幸福来之不易,更加要不断学习,为人民讴歌,拍好电影就是为人民服务。

秦怡总结自己的性格为“外柔内刚”。上世纪60年代中期,家里,儿子“小弟”突患精神分裂症,她自己被查出肠癌,母亲去世,丈夫金焰卧病在床;家外,社会环境动荡飘摇。“外柔内刚”的秦怡撑过去了。

四次大病、七次手术、丈夫多病,儿子疾病发作时会狂躁打人,情急之下秦怡总会脱口而出“不要打妈妈的脸,明天还要拍戏”,她坚持以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她美了一辈子,优雅了一辈子,也辛苦了一辈子。

61岁,丈夫去世;85岁,儿子去世。但她依然坚强乐观,并且以自己的行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当社会上一方有难,秦怡又一次次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2008年,电影人为汶川地震举行抗震救灾晚会,86岁的秦怡告诉全国观众:捐款20万。

秦怡说:

如果我能够回到二十几岁,我也可以到赈灾的现场去做点工作。但是今天这么老,已经不能出很大的力,所以我想我也要尽我所有的能力,捐20万。

一回到上海,我就叫他们快点给我找钱。不够了,因为抽屉里头,叽里旮旯儿,平时乱摆钱,拿出来,20万够了,我还剩1000块钱可以用,全部拿到慈善基金会。

1982年,凭借文艺剧《上海屋檐下》,秦怡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09年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华鼎奖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

在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领奖台上,秦怡依旧激情澎湃。

秦怡说:

不管是88岁,还是98岁,我都要跟着所有的同行一起继续前进。

她践行了诺言,10年后,依然活跃在艺术和社会的大小舞台上,优雅、坚忍,充满激情。在陈凯歌电影《妖猫传》中,95岁的秦怡扮演了一位织白绫的老宫女,让众多网友大呼“神还原!”“看到她我已泪流满面……”

电影青春之歌秦怡(共和国的女儿秦怡)(9)

电影《妖猫传》中,秦怡扮演白发宫女。

白发红颜,秦怡的完美演绎,让唐朝大诗人元稹《行宫》一诗具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在2009年上影成立60周年大会上,秦怡曾激情演讲,台下几代电影人不禁热泪盈眶。

秦怡说:

拍戏的人没有季节,零下电影青春之歌秦怡(共和国的女儿秦怡)(10)30摄氏度也可以穿着单衣,还扇扇子。零上40摄氏度,也可以穿着棉衣,围着围巾。严冬腊月往河里跳,酷暑也要往火里钻。可是无论吃多少苦,每当一段样片出来时,大家抢着看自己在片子里是否有不足之处。

2010年,她在88岁高龄发起并筹资主办了“首届上海中外无声影片展”。

秦怡说:

有人说,这种事情不赚钱啊,你干吗要做?但盯着市场的眼睛多了,我想还是需要一些看艺术的眼睛。虽然与国外同类活动相比,我们的第一届还有很大差距,但听到现场观众的肯定,我还是觉得值得。

上海文学艺术奖为秦怡颁发终身成就奖时的颁奖词是:

秦怡始终活跃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她像疾风中绽放的玫瑰,以岁月无法改变的不老的美丽风采,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人在,戏在!”2014年,九旬高龄的秦怡登上青藏高原,拍摄她字斟句酌的电影剧本《青海湖畔》。从筹备到开拍,她自编自演,全程亲力亲为。与秦怡老师拍对手戏的演员佟瑞欣说,片中气象科学工作者梅欣怡爱岗敬业,寄托了秦怡老师对工作和生活的无比热爱。

对待表演艺术,秦怡永远充满着激情。她说:

秦怡说:

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事业,这是一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

人活着要有所追求,多做一些有益于大家和社会的事情。我愿意用一辈子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

面对“人民艺术家”的国家荣誉,秦怡说她最牵挂的,还是她心爱了一辈子的电影。

秦怡说:

留给我的时间也许不多了。每天还是有做不完的事,我想,来不来得及做是客观的,去不去做是我主观的。

我得到了国家荣誉,还要去做,再怎么累,也要去拍戏的。国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好。

欢迎转发 点“在看” 转载请联系授权

来源/中国妇女报 综合光明日报(颜维琦)新华社(许晓青)央广网 上观新闻 等

编辑/侯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