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是哪个五体(五体投地都是哪五体)(1)

嵩山地区是祭祀礼制文化的开端,佛教传入中国后,汲取了众多中国的礼制元素。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五部着地是佛教徒行最虔诚的礼。《楞严经》 “阿难闻己,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来用此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体投地”就是“五轮至地而作礼”。又称五轮投地、投地礼、接足礼、头面礼、顶礼等。其过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顶礼。“五体投地”致敬的对象一般是佛菩萨。

在礼敬三宝的时候,必须五体投地,才能表达对佛祖的虔诚。以五体行礼,含义有以下五点:

1、行礼者于右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得正觉道。

2、行礼者于左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于正觉道中。

3、行礼者于右手着地之时,愿如世尊坐于金刚座上,大地震动,呈现瑞相,证入大菩提。

4、行礼者于左手着地之时,愿使众生远离外道,以四摄法摄取难调伏者,令其入于正道。

5、行礼者于首顶着地之时,愿使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

五体投地是哪个五体(五体投地都是哪五体)(2)

如《佛般泥洹经》卷下:“太子五体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如是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五体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礼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论·入寺品》:“是在家菩萨若入佛寺,初欲入时,于寺门外五体投地。”还用以礼拜王者等。如《梁书·诸夷传·天竺国》:“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今以“五体投地”比喻倾倒、佩服至极。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同征友万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鱼门读之,五体投地。”又如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因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许多女性都渴仰到五体投地。”醍醐灌顶:醍醐,即纯酥油,是从牛奶里面提炼出来的精华。灌顶,是佛教的仪礼之一。把纯酥油浇到头上,用以比喻最高佛法,认为这样可以给人智慧、使人大彻大悟。

五体投地是哪个五体(五体投地都是哪五体)(3)

成语“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实行的最恭敬的礼拜方式。 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